借得清秋赋时光——洪洞诗词学会赴才子书院研学采风记

2021-03-19 10:09:07 来源: 作者:高卓红

  九月的吕梁山南麓,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群山堆翠,林木茂密,梯田如画,硕果飘香。洪洞诗词学会研创人员一行赴乡宁才子庄园研学采风活动。现撷取诸位诗词作家创作的部分作品收辑成册,特别推荐“拈”字作诗,凝结着作家们创作智慧和诗词修辞造诣!以供读者飨之!

  才子庄园是由才子疙瘩,才子书院和农业生态园区组成的庄园。

  才子庄园是一位76岁的退休老干部郑中午先生在这里呕心沥血20余年,使这块沉睡千年的宝地又一次焕发出它固有的灵气!

  才子庄园董事长郑中午先生对研学采风的王月明会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老同学相见格外亲!
 


 

  【七 律】

  记中午同学和他的才子疙瘩

  文/王月明

  耆翁廿载远浮尘,

  鄂邑耕耘可布茵。

  喜借金樽催雨露,

  尤怀蜡炬伴星辰。

  风吹倦鸟千般苦,

  柏翠惊鸾四季春。

  汗洒斜阳追日月,

  青山不负白头人。
 

  【七 绝】

  赠中午同学

  文/莲香

  风雨双催两鬓斑,

  丹心己绿众荒山。

  举杯学友遥庆贺,

  酒中聊知难和艰!
 

  第一章 探秘访古篇

  “才子庄园”、“才子书院”名字的由来都源于当地著名的历史古遗址——“才子疙瘩”。相传西周周平王宜臼东迁时曾辗转乡宁在此祭天祈福。在郑先生的引导下,我们一行踏着荒草没膝的林间小路向“才子疙瘩”进发。沿途两旁主人多年来栽植的松树、元宝枫、刺槐等郁郁葱葱、长势茂密,在各种灌木的衬托下显得愈发俊秀挺拔。他对每个山头自己亲手种植的每片树木都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如数家珍,爱怜之心溢于言表!
 


 

  “才子疙瘩”形为同心的三层圆台,分别代表天、地、人(一、二、三层台的直径分别为99M、66M、33M),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天地人同心,蕴含着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此形制据说乃为北京天坛的始祖。登上最高台,站在台心,极目四望,鄂城五岳(云台山、尖山、高天山、鄂山、林山)尽收眼中,五岳之间东西相连、南北相贯,均相交汇于此,宛然五岳之心;临近的七座小山峰错落相布,俨如七星北斗。置身于此,伸手摩天,天低云绕,张臂拥揽,群山入怀,满目苍翠,煦风拂面,顿觉怀虚胸阔、飘然若仙。台面上散落着许多古代陶瓦碎片,二层台西侧还有十分罕见的古人藏宝袋状坑,遗址痕迹明显。

  题才子疙瘩郑中午先生手植松

  文/风景

  鹤骨虬枝不用封,

  龙盘鸾倚郁葱葱。

  齐天等地凌云直,

  别有森然君子风。
 

  登才子疙瘩

  文/风景

  驻足封坛怯又骄,

  天人合一路非遥。

  平王当日祭天处,

  樗散今来也折腰。
 

  题才子疙瘩

  文/纪真郎

  台顶周遭似髻鬟,

  绿云一派染名山。

  仙居廿载桃源里,

  看月听涛在树间。
 

  题山间窑洞

  文/纪真郎

  一十三年烛火明,

  山庄书院有书声。

  渔樵老叟真才子,

  滴滴涓涓鄂邑情。
 

  题乡宁才子书院

  文/风景

  词床诗屋谪仙楼,

  接士钦贤第一流。

  松海耕云传逸韵,

  梯田犁月绕新畴。

  葫芦架下壶公醉,

  才子园中箫侣游。

  宴向旗亭邀浩月,

  骚人拈字竞题留。
 

  【浣溪沙】

  文/齐红萍

  人杰地灵在鄂台,

  桃源重现郑翁开,

  引招才子八方来。

  上到祭坛观五岳,

  下山入院賦诗怀,

  探寻古迹是清佳。
 

  赠庄主郑老

  文/沧桑

  争脱樊篱困,挂靴名利场。

  寒窑知烛冷,炎日照人忙。

  植树山岭绿,造田粟黍香。

  任凭权贵哂,依旧拓洪荒。
 

  第二章 赋诗润辞篇

  答谢洪洞诗词学会诸友

  文/郑中午

  槐乡故旧访云台,

  环看远山浓雾开。

  慷慨春秋过驹隙,

  等闲风雨老形骸。

  藤攀薜荔凋花尽,

  木树梧桐引凤来。

  书院增辉砚池谱,

  高朋满座竞诗才。


  诸位诗友才子书院归来,以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二十字为韵拈字作诗。

  

  悟来大道醉烟霞

  ——神遊才子书院并赠郑中午先生

  鄂邑郑氏中午者,名门嫡裔也。其先祖郑公崇俭者,明末名臣也。公学富五车,翰林入仕,历任河套三边四川总督,因军功而官累兵部侍郎之职,后遭奸人构陷而罹罪。崇俭公者,贤人也。鄂邑之北府,乃其邸也,传至郑公中午已十一代矣。而其始祖信而可考者,盖出自姬姓也。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小弟姬友于郑(华县东),是为郑桓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都城镐京,姬友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郑武公护送周平王东迁,功绩卓著。灭郐国、东虢后,于溱水、洧水之间建立郑国,是为新郑。郑桓公,郑氏之始祖也。

  郑公中午者,奇人也。既系名门之后,又兼天赋异禀,幼而颖悟,少入序庠;博览群籍,才名远扬;头角峥嵘,气度非凡。及长,忝列仕游之途,几十载殚精极虑,克勤克俭,体国恤民,政绩斐然。然时光一瞬,岁月不待,及其壮也,功名即遂,盛誉日满,即有归隐之心。加之心系桑梓,无一刻或忘。名相即别,利缰轻脱,遂于戊寅菊月卜鄂乡之西岭而就焉。凿井而饮,掘洞而居。十余载烛火映窗,草席铺地,餐霞饮露,野蔬充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培苗育树,垦荒造地,不曾稍歇;春采百花,夏锄稗草,秋拣野果,冬贮菜根,岂有闲时。而茶烟琴韵,竹雨松风,花开四季,百鸟争鸣,足堪乐也。兼之诗书自娱,禅韵润心,父子戮力,胜友时临,故不觉其苦也。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古圣贤之道,莫不如此也。

  卄载风雨,沧桑巨变,先生之业可谓大矣。三百余顷荒岭,已化绿洲;千亩良田,岁岁丰穰。自建才子庄园,独领风标。自然各抱地势,瓦舍俨然,恍若神仙之洞府也。其五座仿徽州院落以“凝瑞,端养,耕读,琴书,尚德。”而名者,盖承祧祖训,以启后昆也。

  然此处祭坛之兀现,则一石惊天。才子圪塔(土坛)传为平王东迁之祭天之坛。犬戎兵陷镐京,周幽宫湦死于骊山脚下,西周遂亡。公子宜臼继位,是谓平王。宜臼东逃,滞鄂有年。择鄂邑五岳之宝地筑坛而拜,以告天地。《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之谓也。后迁洛阳,是为东周之始也。此坛三层九丈,寓天地人合一之意。登是坛也,但见群山巍巍,其色苍苍;蔓草萋萋,古树郁郁。绳纹陶鬲,偃卧道旁,古瓦残玉,殷殷可见。真可谓‘竹书未纪问天事,碎瓦残砖藏铁云’。郑氏元祖桓公殉国,其子掘突护王东迁,均彪炳史册。而郑公中午择此而居焉,上被祖荫,下膺天命,亦千年夙缘之可证也。岂不奇哉!

  十月休假,天朗气清,携王兄玉平,张兄天斌,荆妻跃平赴此一行。一则解悬望之渴,二者偿槐乡诗友之约。

  其意如也,是为序。
 

 


 

  槐乡诗友盟主王公月明、景兄北记、张兄沧桑以孟浩然《过故人庄》句二十字为韵,以纪乡宁胜游之事。时余在京也,曾拈“麻”韵以和。俟北游归来,于双节长假之机,专赴鄂邑一游,以补旧约。期间得与郑公中午先生畅叙幽怀,谈古话今,登坛搜古,膏田问耕,至乐也。郑公释“才子”之“才”乃三才之意,寓天地人合一,方可和合。斋主遂有“欲上清华北大,先登才子圪塔”,“若报南开北航,必到才子庄园”之戏语。郑公颔首然之。

  香茶浓酒,珍蔬时鲜,颇载郑公盛意。故拈“麻、豪、庚、阳、东”诸韵,并赋七律十首以纪其胜也。复以《过故人庄》二十字为韵,以六字律句二十首歌之,以旌郑公创业兴邦之宏志也。

  唐艺斋主人 又记

  庚子年八月二十二 吉

  (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