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进出严管理助义乌营商环境优化

2019-10-25 10:54:47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图为申请人在义乌市场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网上登记办理。

●2017年以来,浙江省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标准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标准化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通过“亮标、对标、提标、宣标”等四方面工作,促进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管理和小商品质量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品质化。

●自2013年在浙江省率先启动两轮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义乌的“放管服”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先行先试“涉企证照通办”,全面实现全程电子化网办。

●2019年8月,义乌市获批国家级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成为继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外,又一享有先行先试探索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权限的试点地区。

在有着世界“小商品之都”之誉的浙江省义乌市,每年有55万人次外商入境,有1.4万名外商常驻。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逐梦者”创业创新的热情在这里被点燃。截至目前,义乌市场主体突破54万户,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主体总量,义乌不断创新市场管理理念、突破发展瓶颈,运用标准化市场监管手段,促进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管理和小商品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标准数据库推行智能化模式,来提升企业对开业、变更、注销等登记流程便利化体验的获得感。

近日,记者跟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标准化和放管服改革”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浙江义乌,实地感受这里因标准化和“放管服”改革所带来的良好营商环境。

小商品也有高质量 方圆尺量出严标准

10月21日,第25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开幕。这也是全国首个植入标准化元素的国际性展会。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的大厅里,代表商贸城精神的“方圆尺”映入眼帘,它由一把高大的刻度尺一左一右连接一“方”形一“圆”形构造而成,蕴含“没有方圆、不成规矩”之意,同时也时刻警示着商户,要用“高标准”保证商品“高质量”。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义乌人把小商品城从街边地摊、露天马路市场,开到了如今有着640余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从小产业到大市场,从闭塞小城走向全世界,义乌人把一个简单的“小”字做出了“大”文章。

楼女士在商贸城四区经营袜业,她是这里最早一批商户。在30多年的时间里,她见证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前是摆夜摊,后来是露天市场,再后来就是到国际商贸城了,环境越来越好,质量也越来越有保证,钱也越挣越多。”

2017年以来,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标准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标准化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通过“亮标、对标、提标、宣标”等四方面工作,促进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管理和小商品质量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品质化。目前该项工作已在袜类行业开展试点,亮标商户达到1300户,7300余个品种,楼女士就是亮标商户之一。

她拿起面前的一叠长筒丝袜说:“只有对自己的商品质量非常自信的商户才敢于亮标,我敢公开承诺自己的商品质量标准,就敢保证所卖出的丝袜,质量肯定不会低于我承诺保证的质量标准。你看,好的丝袜从手感上就十分光滑细腻,这里面莱卡和棉纶的含量都是有标准的,更加耐穿,也更加舒适。”

义乌国际商贸城后续还将在玩具、雨伞、文化用品等六个行业深入推进“亮标”等工作,在推动标准实施和应用层面提供义乌智慧。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市场主体增幅16%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义乌的市场主体呈现井喷之势。自2011年以来,义乌市场主体从14.32万户增长至54万户,年均增幅超16%;日均新设量从130户增长至560户,增长了3.3倍;2018年底千人企业数已增长至99.2户,是全国平均21户的4.7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19年前三季度,义乌新设市场主体10.47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1.79%,最高峰时一天新增834户,义乌每天诞生老板的速度领先全国。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非常方便的,当天就拿到营业执照。”义乌当地人石先生年纪轻轻的,就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注册了4家公司,因为太便利,他还准备注册一家餐饮公司。

自2013年在浙江省率先启动两轮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义乌的“放管服”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先行先试“涉企证照通办”,全面实现全程电子化网办。

并且义乌市场监管局还将原有233个审批事项削减31项,削减率达到13.3%。减材料,将原总共1260份材料缩减至242份,削减率达80%以上。减证明,通过直接取消、个人承诺、部门核查、信息共享四种方式全面取消所有证明材料,打造“无证明城市”。减窗口,通过促网办、提效能,在工作量不减反增的情况下,市场监管局进驻当地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从原24个逐步削减,至今已全部取消。所有登记事项都上线网办,少量有线下办理需求的可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的“无差别受理”窗口统一受理。

在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二层大厅里,前来咨询问题的沈女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义乌速度’是我们有运营业务的所有跨境试点城市中最快的。”沈女士是外地人,她经营着一家电商公司,几乎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在深切感受到义乌“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各项福利后,沈女士决定以义乌为核心据点,扩展在全国的分店运营布局。

注销不再是慢慢来 相关证明简易办理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出生证明”好开了,但企业注销的“死亡证明”办起来依然繁琐。按照现行公司法规定,无论企业是否有债权债务、是否经营过,注销都得按照程序“慢慢来”:一般需要经过清算组备案、报纸公告、正式注销等手续,程序繁琐复杂、周期又长,来来回回至少需要两个月。

2019年8月,义乌市获批国家级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成为继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外,又一享有先行先试探索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权限的试点地区。试点为进一步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压缩公告时间、健全容错机制等方面夯实制度保障,实现简易注销“简上再减,简上更简”。

前述那位拥有4家公司的石先生,打算先把手头一家经营情况一般的公司注销掉,集中精力办餐饮。

石先生听说了“简易注销试点”消息后,立马赶到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咨询相关情况。在市场监管局窗口人员的操作演示下,石先生只在电脑操作平台上下载了一份《全体投资人承诺书》,签字后拍照上传就可以了,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网上申报程序完成后,再经过20天的公告期,没有异议,公司就可以注销了。

服务企业躬身用心 注重全面优化服务

义乌市市场职能部门在注重市场管理的同时,更注重全面优化服务。从2017年开始,市场监管局就推行容缺办,申请注册企业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容缺受理,先办后补;推行就近办,打破行政区域管辖的限制,实现全城通办;推行延伸办,将窗口延伸至银行网点、村居社区,全市免费代办点达200余个;推行自助办,在登记大厅设立自助办照区,方便群众自主办照。

2019年义乌市还进一步实现了企业开办“零见面”1个工作日办结,和企业注销零费用“一网办结”的举措。

躬身服务企业,为市场流通活力提升,义乌市行政机关可谓“用尽了心思”。然而,市场监管人员的脚步并不想慢下来。据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晓刚介绍,他们还计划在10月底推出企业开办“智能审批”模式。

“现在的企业注册登记网上操作流程还是太专业化,不是很方便。”张晓刚对工作精益求精。他透露市场监管局准备用标准化建设来提升智能化水平,比如通过建立经营范围标准化选择数据库,为群众提供标准的经营范围选项,群众不再需要一项一项、一个字一个字输入,实现“菜单式”选取。

为了保障申请人正确输入企业注册地,市场监管局计划联合公安部门、不动产登记部门和地名办,将全市所有的包括细化到街道、村的地名建立数据库,这样申请人在输入地址时会实时匹配标准化的地址登记信息供其选择。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经济获得高速发展

用心就能取得成效。在义乌市“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不断推动下,当地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也迎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48亿元,财政总收入153.5亿元。

截至今年9月底,义乌市累计在册市场主体54万户。其中市场主体累积第一个10万用时近30年,第二个10万用时6年10个月,第三个10万用时2年8个月,第四个10万用时1年11个月,第5个10万仅用时不足1年。

“放管服改革是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企业公众角度出发来推进改革,而不是从政府部门角度出发进行改革。”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教授说。

王敬波认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是要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以此来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