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脱贫模式畅通广安岳池百姓“致富路”

2019-10-30 16:26:38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近年来,(广安)岳池县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敢啃硬骨头的坚强意志和对困难群众高度负责的使命担当,精准施策,驻村帮扶,开创了产业脱贫、旅游脱贫、消费脱贫三大模式,畅通了百姓“致富路”。

  产业脱贫,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这个大米是黄龙贡米,效益比一般的大米要高,市场价格达到了每斤30元。目前有203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22户。”说起村里的产业,岳池县黄龙乡樟树桥村党支部书记胡伟脸上洋溢着自豪。

  樟树桥村四面环山,散居程度高,是省级贫困村。岳池县委组织部派出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发展以黄龙贡米为主的水稻种植产业,立足产业拔“穷根”。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200亩黄龙贡米产业在村里落地,不仅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68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层面扶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开办公司、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再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务工就业等方式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让产业成为脱贫的‘源头活水’。”樟树桥村第一书记邓坤说。

  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龙乡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品种布局,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巩固“黄龙贡米”特色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以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同时,通过做足扶智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下一步,樟树桥村将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桃树种植、李树种植、生态鱼虾养殖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拓宽村民致富渠道,带动经济发展。

  旅游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10月19日,在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停车场停放着很多来自外地的车辆,游客们在东邻西舍民俗园漫步,体验农家生活。“泥融无块水初浑,雨细有痕秧正绿。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带孩子来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彤正在教孩子朗诵南宋诗人陆游的名作《岳池农家》。“真没想到这个地方一年前还是个省级贫困村,这次来到这里真是不虚此行,感受到了浓浓的农家文化氛围,还目睹了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李彤说。

  近年来,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三产互动、城乡融合、文化传承、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按照“脱贫摘帽—4A级景区—新时代最美乡村”的“三步走”目标,以“景区建设为重点、交通建设为纽带、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一园一片三干四区”旅游总体布局。在发展建设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农家文化之源两张名片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完善旅游要素。规划建设中国曲艺百花园、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两大核心景区;推进旅游大道、环城路、长亭古道等干道建设,改造提升核心区内部和到周边景点的路网条件,形成内联外引、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规划发展药、桑、果、林、稻等主导产业,建设乐复乐、长亭古道、花前月下、陌上桑四大产业集聚区。

  “今年国庆节期间迎来了很多游客,营业额每天都能达到1000元以上。”在旅游区内经营一家石磨粑粑小吃店的当地村民汪清说,村里发展旅游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去年春节回家,看到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便萌生了留在家乡开小吃店的想法。随着旅游区日臻完善,游客不断增加,她的小吃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白庙镇郑家村村民汪永明也在自家的住房里,开起了“汪氏八大碗”农家餐饮店。“从贫困村民摇身一变,成了餐饮店老板,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谈起自己身份的转变,汪永明滔滔不绝,“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

  随着旅游区的发展,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东邻西舍美丽乡村示范片以幸福美丽新村为基础,建成了桃花岛、婚俗文化体验园、农俗园、房车营地、星空帐篷酒店、稻田酒店等文旅项目,初步形成了婚俗展示、农俗体验、休闲娱乐、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功能区;中国曲艺百花园正抓紧建设中。随着园区旅游要素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寻农家源、观农家景、品农家宴、赏农家韵、感农家情、听曲观角……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量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家门口就业挣薪金、入股开店挣股金,旅游扶贫示范效益逐渐凸显,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消费脱贫,拓宽幸福空间

  10月18日早上,岳池县九龙镇七里沟村,几名村民正在给鸭子去毛,200多个鸡蛋也已经装篮,即将运往城区销售。如今,绿色生态的农家产品深受城里人欢迎。

  “今年我们做网络代销,将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帮助七里沟村实现收入近3万元。”七里沟村驻村队员向德福说。

  一箱箱鸡蛋、一只只鸡鸭,通过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被消费者争先抢购……健康绿色的农副产品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岳池县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将消费扶贫纳入“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此举破除了“直接给钱”式的扶贫,着眼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平时与贫困户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想为贫困户做一些事、献一份爱心,也无能为力。现在,政府推行消费扶贫模式,让我们更方便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把我们的每一笔消费都变成帮助别人的好事。”正在岳池县电商扶贫超市购物的市民王林说。

  “消费扶贫以销促产,能够有力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同时,消费扶贫融合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促使农产品‘种养—供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岳池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文勇军说,消费扶贫是一种持久稳定的可持续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仅要如期脱贫,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的脱贫增收致富道路。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条持续帮扶的路子,是对传统帮扶方式的有力提升。(岳池记者站 朱俊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