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点普洱(1953)《宾弄赛嗨》中的非遗:巧手织就“佤山印象”

2021-01-24 11:22:01 来源: 作者:

  近日,在云南省大剧院精彩亮相的普洱市脱贫攻坚纪实剧《扶贫路上一家亲——宾弄赛嗨》收获无数掌声。除了演员的精彩表演,剧中精美的道具也得到了观众及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其中,党旗是由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用佤族织锦技艺制作而成,这样的非遗技艺在剧中还有很多表现形式,也为剧目增添了更多民族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来盘点《扶贫路上一家亲——宾弄赛嗨》增添色彩的非遗元素。
 


 

  到西盟见过佤族传统手工织锦(以下简称“佤族织锦”)的人,大抵都会觉得,佤族织锦像一道彩虹,既美丽又自然。它是省级非遗项目,是佤族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主要以黑、红为主色,是佤族文化的一大瑰宝。
 


 

 


 

  佤族织锦是用腰机坐织,织者席地而坐,用若干细竹、木棍按规律挑起或压下织线,使织线分层,用穿线板穿过线层,拉直,然后用穿过经线的纬刀将纬线打紧,如此循环往复,织的速度虽慢,但线严孔密、质量颇好。

 


 

  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民族文化产品为一体,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技能培训的新型民族文化企业。公司产品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佤族织锦纯手工艺为主体,注册商标有“西盟印象”“佤山印象”,涵盖佤族传统服装、披肩、围巾、挎包、毯子、茶旗、被子、床上用品等日常家居织品,产品远销国内外。

 


 

  该公司下设普洱市江三木落职业培训学校,并成立了西盟佤族自治县手工织锦文化协会,以“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积极组织农村妇女培训,在108名协会会员中建档立卡户有78名。截至目前,已培养了手工织锦技能人才3000余名,培训范围覆盖西盟县5镇2乡,直接或间接为西盟县2000余名贫困户带来了就业机会,每人每年人均收入达6400元以上。

 

 

 


 

  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宪兰介绍,西盟佤族手工织锦文化的传承主要靠手口相传,缺乏具体的文字记录资料。通过学习培训,可以让传承人在掌握佤族织锦文化的基础上提高技艺,无论是挑花织,还是平针织,都处理得尽善尽美。李宪兰认为,把佤族织锦做得更好、更精致,能让更多人喜欢上佤族织锦产品和佤族文化,让民族民间传统织锦技艺“走出去”,把更多的人“引进来”。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普洱市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大力开展文化扶贫,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照亮脱贫之路。未来,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将继承和发扬阿佤传统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探索、研究、开发文化产品,巩固扶贫成果,充分向世界展示佤山文化。

佤族织锦展示

  披肩

 




 

  围巾

 




 

  茶席

 






 

  传统服饰

 






 

  织锦场景
 

 

 

 


 

 

  佤族织锦非遗传承人


(李宪兰和佤族织锦非遗传承人娜汉、娜荣)

     

上一篇:探访勐梭镇班母村

 

下一篇: 翰墨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