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扔垃圾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大家会发现上海的垃圾箱发生了重大改变,升级成了标识明显的分类收集垃圾箱,标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有些小区具体规定了扔垃圾时间,配合志愿者服务。7月1日起即将实施《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此,各个区出台政策,为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收集习惯,发放宣传读本,分类竞赛,积分换礼等活动增加了趣味性,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上海垃圾箱旧貌换新颜
由身边的变化联想到曾经的日本
复杂的垃圾分类和限时投放是不是让你心烦意乱?其实日本的许多城市,有着比上海更为严格复杂的垃圾分类制度。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又是怎么扔垃圾的呢?小板凳和瓜子准备好,前排就座。
日本许多城市推行垃圾分类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只是将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经过40多年的发展,越来越细致,甚至到了需要特地查询的程度。
上世纪80年代经济向好时期,大量生产消费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以往的填埋及焚烧已经不能满足日趋饱和的垃圾处理负荷。到了景气低迷时期,人们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产生了 “MOTTAINAI”(“可惜”及“浪费”)的想法。诺贝尔环境保护奖获得者旺加里·马塔伊认为“MOTTAINAI”的意境可以诠释“环境3R”( 环境3R=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以及对不可取代大自然的敬畏Respect,遂将其推广为国际化语言。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开始倾向于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来听听日本北九州市的故事
日本各地的垃圾分类规则大体相似,又各有千秋。以北九州市为例,从市民如何扔垃圾开始讲起。北九州市在区分“资源”和“垃圾”的基础上,将回收细分为13个品类,规定回收时间、回收地点及回收方法。
北九州市垃圾分类宣传册
如上图所示,家庭厨余垃圾等需要装入指定垃圾袋中,每周扔2次;瓶罐类、塑料瓶和塑料容器包装需要清洗干净,装入指定垃圾袋中,每周三扔;小型金属和小型电器需要投入区政府、超市及市民中心的回收箱;家具及自行车大家电等要提前预约上门回收。
垃圾投放处也有讲究,除了固定投放区域,大家协商决定投放点,过一段时间轮换。占地不大,为了防止鸟类啄食,大风吹乱,围上了网兜。
垃圾投放处
垃圾投放处
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垃圾分类专门开发了APP,配合趣味性十足的小游戏。
APP界面
分类回收来的垃圾去向哪里呢?像小型金属及小型电器通过回收处理制成建筑材料、提取贵金属。譬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奖牌就来源于回收金属。运到焚烧工厂的垃圾燃烧产生的热能、蒸汽及炉渣也不浪费,有效利用起来。经过长期摸索和运营,已经形成了行政回收渠道,民间渠道,以及市民渠道和成熟的回收再利用体系。
分类回收的垃圾去向
北九州现在的垃圾分类井然有序,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契机开始这些举措的呢?
北九州市曾经是日本的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在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接连不断的雾霾警报、未经处理排放入海的废水、泛滥成灾的垃圾、甚至因为生产事故发生了公害事件。
不堪忍受环境污染的北九州市民自发要求对环境进行治理,特别经历过公害事件的母亲们为了孩子的成长环境,发起环保倡议。民间也形成了许多环保组织,侧面为推动环境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1年5月起,市民、企业、学者、行政人员共同为北九州市提供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资源回收及有效利用、垃圾处理方案。
1992年8月,上述团体从以往的“重视处理模式”转为“回收利用模式”,推动垃圾减量化及资源化,由此开始了区域内试点收集瓶罐类。
1993年,瓶罐类收集从区域内试点普及至全市范围。市政管理人员走近市民身边进行说明,并通过媒体报道,举办活动来获取市民的理解,在市民的支持下,顺利且迅速落实到位。
1997年11月,追加“塑料瓶类”为分类回收项。
1998年7月,导入“收费指定垃圾袋制度”。旨在提高市民的成本意识,减少人均垃圾产量,贯彻资源垃圾分类,提升垃圾礼仪,确保垃圾站周边美观整洁,垃圾收集业务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时至今日,也不断有新的举措来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譬如,店铺超市举办活动,在即将过期的食物上贴上活动减价标签,集齐多张标签就有机会赢得电饭煲,水杯等奖品;家庭厨余垃圾通过微生物发酵,变成农业堆肥,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正在说明厨余垃圾再利用方法的志愿者
北九州市充分利用多年以“制造业城市”发展起来的产业基础和克服公害工程中培养起来的人才、技术和先进经验知识等,创建了循环型的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内部设立用于扶持验证研究,培育当地企业的“实验研究区”;企业化运作的“综合环保联合企业”,聚集了塑料瓶、家电、办公设备、汽车、荧光灯管、医疗器具、建筑混合废弃物、有色金属综合再生项目,“响(hibiki)再生利用工厂群区”,聚集食用油,有机溶剂,旧纸,饮料罐等再生项目。企业间相互协作,推进零排放型环保产业联合企业化,成为资源循环基地。
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
经过“北九州模式”的转型发展,2011年,北九州市与巴黎,芝加哥,斯德哥尔摩一起被经合组织(OECD)评选为“绿色增长城市”。环境方便的举措不光带动了垃圾处理产业,成功转型后随着在国际上知名度提升,不断接待来自国内外的考察团和观光团,同时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日本助力中国农村环保教育
日常扔垃圾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要做好除了在硬件配套和法律层面严格执行之外,宣传教育和民众意识启发也非常重要。
日本学校的“食育”教育,让学生自己种菜、除草、浇水,体验蔬菜成长的过程以及收获的喜悦,体会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尽量不剩菜,减少厨余垃圾;学校供应的营养餐由学生负责运送及分配,餐后回收,整理垃圾;校外活动时组织儿童走上街头,同当地老年人一起捡垃圾,美化身边环境,养成良好的扔垃圾习惯,这些体验型学习有助于提高环保意识。
食育教育
学生自主负责午餐分配
幼儿园小朋友和老人一起美化街道
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在环保教育领域也有所涉及,计划同无锡市惠山区合作在该区以利民工程形式开展环境教育示范教室项目。今年3月底,在无锡国际赏樱周开幕式上,矶俣秋男总领事(大使)同无锡惠山区吴建元区长同签署了项目意向书,对于在惠山区内的环境学习示范教室建设项目的实施表示欢迎。该利民工程项目有助于推动实现无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双方祝愿该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期待该项目成为惠山区人民同日本国民深厚友谊的见证,友好交流更进一步发展。
矶俣总领事(大使)同吴建元区长签订意向书
樱花时节的签约仪式
矶俣总领事(大使)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提到,这是一个体验型环境学习示范教室的建设项目,旨在培养当地的基层社会民众的垃圾分类习惯,能够在同日本有着深厚渊源的无锡市开展该项目,感到无比喜悦,非常荣幸。
无锡市的黄钦市长在开幕式晚宴上表示,非常感谢矶俣总领事(大使)带来无锡的利民工程项目。
为什么会选择在惠山区开展呢?因为当地对环保领域非常重视,此前也开展过领馆的利民工程项目。
2009年的“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铁路桥村高度处理型合并净化槽设置项目”
2014年的“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铁路桥村农业高附加价值化项目”
环境学习示范教室建设项目将结合先前的利民工程环保项目,融入日本长期以来的儿童环境教育经验,面向亲子家庭等人群开展体验型的趣味课程,期待让参与者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从而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把厨余垃圾加工成农业堆肥,实现再利用的绿色循环型农业。
今夏,垃圾分类成为茶余饭后广泛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俨然成为了一种热点新时尚,不断地升温。大家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