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人间正道——写在南京解放70周年之际

2019-04-22 09:17:34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新华社南京4月21日电 题:见证人间正道——写在南京解放7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刘亢、蔡玉高、蒋芳

日新月异的南京城里,有一处时间是“静止”的——长江路292号“总统府”蒋介石办公室,桌上台历停在1949年4月22日。“定格”这一页历史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万雄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70年前,一个旧政权轰然倒地,一个革命党即将开启执政航程。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南京“总统府”。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时间是真理的见证者。

人民至上,天下归心。十朝都会南京,兴衰沉浮启示后人:人心向背决定存亡,唯有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方能从历史走向未来。

民心所向,始为正道

2018年12月29日,车辆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无人机拍摄)。当日,历经26个月封闭维修的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恢复通车。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进入4月,渡江胜利纪念碑前,人流络绎不绝。唱国歌、升国旗、重走胜利路,人们用集体纪念的方式,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回望那场对全国解放至关重要的胜利。

不远处,有一处寂静的小院落——静海寺,飞檐画栋掩映在现代化建筑之中,门口安放着一座警世钟。很少人知道,这里曾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议约地。

“从强盛的大国,到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荣耀与屈辱两段历史折叠在了一个空间,令人深思。”静海寺纪念馆馆长苏真说。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放飞和平鸽。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古寺历沧桑,奇耻殊荣关国运。在建城史已有2500年的十朝都会南京,每个地标背后,几乎都能窥见一段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秦淮河畔的1865创意产业园,前身是金陵机器制造局。甲午战争爆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梦想宣告破灭。

这是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国际慢城拍摄的油菜花田和民居(2017年3月2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是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25年之后遭侵华日军屠城,30余万国人用生命记录中华民族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直到1949年4月23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大江,南京解放,这座城市在近现代史上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轮回终告结束。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上图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资料照片);下图为南京“总统府”经过全面整修、扩建,成为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2009年8月19日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新华社发

渡江胜利纪念馆里有一本珍贵的渡江日记,作者是解放军34军101师302团2营副政治教导员李剑锋——“4月23号下午四时半,在江南的群众在江边欢迎我们过江,并有火轮、木帆船来迎接,于夜晚十时许渡过了亚洲最大的河流。”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壮阔胸襟的诗词,让今天的人们仍能如临其境地感受那一场伟大胜利,而翻开尘封的史料,则揭示出解放的轨迹与逻辑。

2000:11万——这是1949年4月23日前夕,南京城内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员的数量对比。

这是4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南京中山陵景区。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6个月:5年——内战之初,蒋介石妄图消灭共产党的时间表是“6个月”;内战一年后,毛泽东在小河会议首次将对蒋介石的斗争设想为“5年” (从1946年7月算起)。

彼时,国共两党、国际国内的诸多人士,都曾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如此强大且有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为何被共产党打败了?且败得如此彻底?

“如今看来,一切都有迹可循。”南京市委党史办主任徐春在搜集研究了大量史料后认为,1948年秋冬到1949年初,人心的解放在战前已经完成。工人、学生、店员、教授、公务员,各行各业的人民拒绝撤往台湾,保护下大量的机器、图书、仪器和物资,为解放后南京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给大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们领导的革命能救人于水火之中。”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写道,反观对手,“从国民党获取政权那天起,各级官员就贪污受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乱搞裙带关系、大行派系斗争。”

选择共产党,就是选择解放;选择共产党,就是选择希望!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灯火璀璨(2009年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如今,南京国民政府在《首都计划》中憧憬的“理想之城”,不仅已变为现实,更超越了梦想。

解放初期,南京城区面积只有40平方公里,而今已达770多平方公里。《首都计划》估算南京市一百年内人口数量将发展到200万左右,截至2018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843万。

百年求索,终得正道。

————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