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以整改还草原绿意盎然

2022-08-16 09:34: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杨爱群 李俊伟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煤电基地。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监测体系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原类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这里,野生种子植物达1200多种,各类野生动物260余种,草原类型复杂、保存较为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温带草原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草原。

  曾经的锡林郭勒盟,为了“抓经济、抓工业、抓项目”,集中上马了一批露天煤矿和非煤矿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

  2016年12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指出,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67家工矿企业。2018年6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提出具体要求。

  锡林郭勒盟持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退出工作力度,截至2020年12月底,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67家工矿企业、69个采矿权全部关闭退出,退出比例达100%。

  坚持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以问题整改还草原绿意盎然

  面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问题,内蒙古高位推动,锡林郭勒盟委、行署坚持依法关停、有序退出,部门联动、综合施策,全盟形成推动整改工作的强大合力,保证了保护区工矿企业取缔、关闭、补偿、退出等各环节无缝衔接、有序推进。

  对小散矿山矿业权期满不再延续,力争到2023年将所有在期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实现“绿则存,不绿则退”。这是锡林郭勒盟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坚决态度和郑重承诺。

  作为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家工矿企业,锡林浩特跃进(全乐)砖厂2016年启动生态修复治理,2017年砖厂踪迹全无,恢复平整的土地与草地融为一体,通往厂区旧址的山路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片绿意。

  同样处在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位于锡林浩特市西南方向约36公里处的中钢集团锡林浩特萤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矿区面积11.53平方公里。体量巨大,厂房、车间等房屋建筑近1.58万平方米,在厂职工300余人。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地企双方思想高度契合,携手聚合力、解难题, 2019年企业注销了采矿许可证并开始拆除治理,2020年完成全部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胜利西三矿作为锡林郭勒盟锡林热电厂一期、锡林热源厂、锡盟—山东特高压锡林热电厂二期的配套煤矿,属于煤、电、热一体化能源综合利用项目。2020年9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赴该矿开展督察。2020年11月下旬,督察组向内蒙古自治区反馈意见,指出矿区存在违规建设、现场管理混乱、生态修复滞后、污染防治不力四方面问题。针对相关问题,从内蒙古自治区到锡林郭勒盟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整改,细化52项具体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时间表、线路图,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压茬推进。2021年12月底,企业四大类18项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标志着胜利西三矿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胜利收官。

  2019年,锡林郭勒盟投入资金1.27亿元,启动实施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治理国家试点及自治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80万亩。2021年,锡林郭勒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累计投入达16.1亿元,完成治理面积55.75平方公里。

  坚守战略定位,保持战略定力,探索草原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草原是锡林郭勒最大的资产,绿色是锡林郭勒最亮丽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锡林郭勒最大的责任和潜力,保护好这片草原是锡林郭勒盟的头等大事,也是最大的政治责任。锡林郭勒盟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守战略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全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