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杜炳志:用真情温暖民心 用实干践行初心

2020-01-10 15:23:56 来源:网络 作者:

    “最近生活怎么样?家里有啥需要帮助的吗?”在68岁贫困群众王照奎家中,安康市岚皋县天坪村第一书记杜炳志关心地问。

    “感谢杜书记经常上门嘘寒问暖,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把温暖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让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王照奎感动地说。

    2017年年末,陕西师范大学西安教学仪器厂党委副书记杜炳志受学校选派来到秦巴山区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常说,“咱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群众的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两年来,他用“西部红烛精神”照亮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一件件一桩桩感人的扶贫故事,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从听不懂岚皋方言到向村民推广普通话,从一个省城名校教师到一个地道的岚皋“乡民”,让天坪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嬗变。

    他把村干部当朋友,把贫困户当亲戚,用真心换真情,把陕西师范大学真心帮扶的印迹留在了当地,把共产党员的形象留在了群众心里。

安康市岚皋县天坪村第一书记杜炳志(左)关心慰问贫困户王照奎

    真心化雨露,帮扶显真情

    王照奎是杜炳志包挂的一户贫困户,“老王”家四口人,妻子陈光义聋哑残疾,女儿带着孩子在上海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2017年,杜炳志与“老王”结对子帮扶。

    2018年年初,杜炳志帮“老王”制订规划,将养鸡作为增收的主导产业,还帮“老王”给他制作的木椅板凳、种植的土豆找销路。目前“老王”的散养鸡规模达300只,纯收入达1.5万多元。

    “老王”有严重的腰病,犯病时疼得下不了床,杜炳志就定期给“老王”送膏药,今年8月,杜炳志带着“老王”前往岚皋县城办理陕西省敬老优待证,中午,他自掏腰包在县城请“老王”吃午饭、修剪头发。

    在得知当天正好是“老王”妻子陈光义的生日时,杜炳志专门在县城购买了一个蛋糕,送到“老王”家里,陈光义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紧紧攥着杜炳志的双手,吱吱呜呜得反复作揖向杜炳志表示感谢。
 


 
​​​​驻村第一书记杜炳志(右一)介绍天坪村相关情况

    过去,“老王”是村里有名的“钉子户”,对政府、村委意见大、牢骚多,对村干部的关心和问候一律拒之门外。现在王照奎脾气温和了、笑容多了,常主动给杜炳志打电话问候。

    “住了一辈子土坯房,没想到老了,还住进了楼房,过上了‘洋生活’,一年还攒了2万多元。”提起自家的变化,王照奎笑的合不拢嘴。

    今年46岁的天坪村王少涛身患疾病,母亲身患精神残疾、女儿正上中专,作为杜炳志包挂的一名贫困户,他为王少涛一家制定帮扶方案,鼓励王少涛加入天坪村神仙树合作社,帮助发展5亩神仙树种植产业,并代表其与当地企业签定林下套种野油菜协议。

    起初,王少涛担心到收获时节劳力和运输有困难,只在其院落周边种了0.5亩,杜炳志得知后,与其谈心,分析其家庭状况,开阔其视野,鼓励其多种,杜炳志给王少涛免费送去了可种植3亩的野油菜种子,目前,王少涛已经及时种下了对生活的希望。

    王照奎和王少涛家的变化是杜炳志帮扶的一个缩影,“足不出户,也能致富”的理念慢慢浸入天坪村人的心中,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中,让昔日的“空心村”变成“桃花源”。
 

在四季镇麦溪小学,杜炳志(中)通过科教仪器为学生演示科学的神奇魅力

    初心画蓝图,天坪展新姿

    一道道致富路,一弯弯丰收田,一场场惠民演出……无论密林深山,还是是田间地头,处处都有他奋斗的身影,还有村民会心的笑容。他心里时刻装着村民的冷暖和村村子的发展,做好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是他现在最大的心事。

    在天坪村,一株株神仙树、一垄垄菜架正舒展着碧绿长叶,摇曳在广袤的田野,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碌“乡村振兴”的号角声,正在这片沃土上吹响,绿了山林,富了百姓。

    你种植,我来购。富硒产品为贫困户就业增收找到了致富“金钥匙”,该村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让贫困户稳步脱贫。

    面对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杜炳志喜上眉梢,他这两年多来的奔波和辛苦终见成效。

    “说起自己前来驻村的初衷,杜炳志深有感触地说,“多年在高校工作,坐而论道,作为一名农家子弟,对乡村一直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怀,希望能多了解基层,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意义价值的事情。 ”

    初到天坪村,人生地不熟、听不懂方言、不了解村情民意和脱贫政策,甚至,蛇窜上床头也是稀松平常的事,面对一道道障碍和困难,杜炳志没有退缩。
 

寒风凛冽的冬日,杜炳志走在扶贫的路上

    开弓没有回头箭,自从进入天坪村,杜炳志沉下心,俯下身;扎下根,融入情;走村入户,深入调研;与村民同吃同住,把自己当成天坪村一份子。

    天坪村住户分散,地域海拔落差大,他利用晚上农闲时间召开院落会,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强农富农政策,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分析根源,因户施策,认真做思想工作,增强贫困户信心。

    该村虽于2017年基本达到整村脱贫退出,如何巩固和保障脱贫成果,防止群众返贫,带动全体村民脱贫增收?杜炳志深感责任重大。

    稳定脱贫关键在产业,可贫困户没钱、没技术,如何发展产业?经过详细了解、考察,立足当地实际,他为天坪村找准了乡村旅游、蔬菜种植、中蜂养殖等特色产业,为天坪村的发展找到了“主心骨”,为贫困群众广开增收之门。

    杜炳志为天坪村争取40万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为74户贫困户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14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作为该村“摇钱树”的神仙树,人均增收超1万元。

    在杜炳志的帮扶下,通过“三变改革、”“旅游扶贫”“光伏发电”“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发展模式种植神仙树420亩,累计带动天坪村443人稳定脱贫,真正实现“村集体、企业、股民”之间的“三赢”。

杜炳志(右)正在走访调研、详细了解贫困户的贫困情况

    倾情开富路,心怀大巴山

    天坪村地处大巴山,农产品开发销售无疑是增收致富的一个好路子。面对企村办业嘉瑞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豆腐乳的防腐难题和产品包装设计文图,杜炳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向陕西师范大学学校报告,联系学科资源,攻克难关,找销路、促合作。

    2018年年末,该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经过杜炳志积极联络,很快就促成了一笔“大生意”,学校工会一次性采购嘉瑞祥公司包装生产的土蜂蜜5000余斤,作为春节福利发放给校内教职员工,甜在了教师们和企业负责人的心里。

    “去年,杜书记帮忙联系陕师大,通过消费扶贫帮企业销售180多万元泡菜和豆腐乳,今年中秋节又帮助销售180多万元,并帮我们在陕师大提供销售平台,真的是太感谢了。”说起杜炳志对该企业的帮扶,总经理王三翠感动不已。
 

四季镇非遗小镇杨家院子

    除做好第一书记本职的入户走访工作外,杜炳志时常关注四季镇的发展,通过他的帮助,在“杨家院子”非遗小镇建立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写生基地,并建立“乡愁馆”通过生活故事、老物件,展示杨家将忠义文化,看的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讲述岚皋故事,传递岚皋声音。

    作为教师,杜炳志把目光更多地投入到山村的学校和孩子们,当他了解到山区孩子视野不开阔,主动联系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国际学校与四季镇唯一的一所麦溪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

    通过科技下乡、送教帮扶、捐赠教材等开展夏令营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培养孩子兴趣,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树立了远大的科学梦,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杜书记得知该校学生饮水不安全后,拉动社会力量为四季镇麦溪小学和幼儿园捐赠了3套价值3万元净饮系统和1间价值35万元的现代化录播教室,解决了近200多名山区学生的饮水健康问题,为学校的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提供了硬件设施支撑。”四季镇麦溪小学校长肖高平说。

    2019年,杜炳志为天坪村向陕师大申请了10万元“红烛励学基金”,用于资助天坪村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他说,“虽然自己驻村时间有期,但对下一代的教育帮扶不能断了,希望能激发寒门学子奋发自强、砥砺前行。”

    “刚来的时候村子有36户贫困户,大多因交通不便,因病因灾致贫,通过脱贫攻坚,如今只剩下6户贫困户,计划今年年底摘掉贫困帽。”杜炳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必须要大力培养农村干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党的政策落到实处,起到模范示范引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巴山样子 杨家院子

    乡村旅游正当时,全域旅游谱新篇

    “一路走来,让我最感动的事就是,虽身在扶贫一线,但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帮助、妻子的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也离不开陕西师范大学上下一盘棋的协作支撑。”杜炳志动情地说。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作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这是杜炳志在QQ上的签名,也是他一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真实写照。

    “有幸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很欣慰,这段经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提升了我对基层工作的全面认知,今后不管走到哪里,对天坪村的帮扶永不落幕。”杜炳说。

    “杜书记为四季镇带来了人气、改善了当地的教学条件,推动了“智志双扶”,建立了乡愁馆,提升了小镇的文化内涵,丰富了旅游新业态,拉动了消费扶贫,增加了农民收入,让当地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出安康。”岚皋县四季镇副镇长孙孝庭说。

安康四季镇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

    如今,四季镇村民利用独特的山水好自然资源,开农家乐、办民俗村,前来观赏品尝的游客越来越多,该镇在“党支部+农家乐+乡村旅游”模式的统一管理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陕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试村。

    天坪村村支书、三彩阁农家乐主人杨文方说,如今四季镇“杨家院子”非遗小镇农家乐已发展40多家,民宿4家,日均接待游客达400余人,旅游旺季一天2000人,全村年人均收入翻了两三番,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助推脱贫致富之路。

    走进安康岚皋四季镇“杨家院子”,独具巴山风情的“四合院”式房屋、风格各异的仿生吊桥、生态自然的山林步道、独具匠心的生态河堤,山山峁峁的蝶变,无不凝聚着杜炳志所付出的心血。

风景如画、环境优雅的安康四季镇

    从西安到安康岚皋县天坪村,300公里路,寒来暑往,两度春秋,每年驻村超260天,每月从西安到岚皋往返两趟,屈指算来就是近一万五千里路,加上入户走访的路程,堪称“长征”。

    这是杜炳志舍下妻儿、驻村扶贫的一段“心路”,也是他从一个家往返“另一个家”的距离。

    “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和‘交友帮扶先进个人’等市县荣誉可谓实至名归,也是对他走心路,说心语,倾情奉献的一种写照。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产业不旺,经济不兴的贫困村,短短两年时间,山村亮化了、河道疏浚了、良田改造了,百姓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河边农家乐、沿河古树群、山腰花卉开、山上林果园、白墙青瓦间,乡野阡陌中,群山相连,层林尽染,宛如世外桃源,一幅全域旅游的崭新画卷正在安康四季镇铺陈开来……(张英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