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啦哗啦往外流。曾正荣伸出双手,捧起干净的自来水,清澈的水流从指尖穿过,让他兴奋不已,“过去我们喝的是‘望天水’,水清水浑全看天,哪像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一年四季都安全。”
今年67岁的曾正荣,家住贵州省思南县瓮溪镇汤家坝村。他说的从浑浊的水到如今喝上放心的水,得益于贵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9年2月,思南县瓮溪镇富家寨建成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的大型水厂,3公里外三星水库的水在此通过沉淀、过滤、杀菌等多道程序,统一为村民供应自来水,结束了当地“冬天没水喝,夏天喝脏水”的苦日子。
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是落实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筑牢“民生底线”至关重要的一环。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的贵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投入不足、设施管护不到位等原因,截至2018年,仍有279.54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成为制约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的突出“短板”。
如何补齐“短板”,彻底消除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的“水困”“水愁”?2018年7月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超常规举措,在全省范围内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在2019年7月前全面解决农村安全用水问题,确保农村饮水“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贵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供水入户。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从“喝水难”到“有水喝”
超百亿投入让千万村民不再“望天喝水”
“没有水的日子,过得真是苦。”回忆起过去天还没亮就拿着火把去挑水的情景,龙里县高坪村村民罗国银至今都会皱眉,“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挑水,来回一趟要花三个小时,如果遇到干旱季,还要提着桶漫山遍野到处找,找到水后排队一瓢一瓢舀,水比油还金贵”。
高坪村散落在龙里县三元河流域滚沙坡半坡上,由于距离河流远,输水扬程高,长距离输送工程无法实施,村民祖祖辈辈喝水都只能下河挑、井里舀、山中找。作为8口之家的“顶梁柱”,罗国银最大的任务就是解决家里的用水问题,“一天3挑水,一挑80斤,为了挑水早出晚归,根本没有心思考虑发展的问题。”
被水所困的并不只有高坪村。龙里属于典型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地区,“人在山中坐,水往山下流”是大多数村寨饮水困难的真实写照。2014年以前,龙里农村群众安全饮水保障率仅为60%,村民长期靠天喝水,水质和水量均无法保障,苦咸水、高氟水、高硫水等口感差,长期饮用会引发疾病。
为了彻底摆脱村民饮水桎梏,2014年,龙里一支由41名县级领导、来自77个挂帮部门的2700名干部,以及50多名水务干部组成的人饮安全工程工作组成立。工作组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龙里能集中供水的地方加大工程投入,选择长距离二次加压输水;对有条件建设山塘的地方建设山塘稳定水源;对需要增补水源的地方另寻水源……截至2018年底,龙里县累计投入2.8亿元,实施了400余处农村人饮供水工程,有效保障了城乡供水及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没水的地方,努力寻找水;有水的地方,尽力护好水。贵州思南县是一座因水而美、因水而秀的城市,虽然守着乌江但也受水困扰。受喀斯特地貌影响,思南地下溶洞星罗棋布,犹如巨大漏斗,年均1134毫米降雨落入地表,很快经“漏斗”汇入地下暗流;再加上穿城而过的乌江将思南切割成巨型的“V”字,东南、西北边缘高,中部乌江河谷低,山高水低,开发乌江水成本高、难度大,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却得不到水用”,建了饮水工程,百姓却仍然喝不上水,生产生活一度滞后。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为了进一步保障农村用水,2016年,思南县开始擘画“大水网”蓝图,计划投入20亿元,规划建设“十库、八厂、七条线、两联接”的骨干水网,力求在2019年彻底破解全县279个贫困村、129个非贫困村43.58万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难题。
“通过对全县水体资源和用水需求进行盘点,我们将‘大水网’工程分成4期,目前第一期已经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解决6个乡镇130个村近20万人的饮水问题。”思南县水务局农村水利站站长杨胜平说,到2020年,4期工程将全部完成,届时思南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有限的水资源将得到合理分配,水质、供水保障率、集中供水普及率将得到显著提高,一直困扰着思南居民的现有水源覆盖范围小、水源工程抗旱保灌能力弱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贵州水资源丰沛,但受喀斯特地形地貌影响,山地和丘陵占了国土面积的92.5%,山高坡陡,有水难留,水资源利用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的省份。”贵州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扬说,近年来,贵州“战水困”的脚步从未停止。从Ⅰ、Ⅱ期“渴望工程”到“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再到“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截至2015年,贵州已累计投入资金155.2亿元,累计解决了农村4300多万人(次)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有222万人在学校的饮水问题同步得到解决)。“十三五”以来,贵州又通过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和省内自筹,解决了167.09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278.86万农村非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全省绝大部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贵州汇川区海龙囤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园林式水厂。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建得成 ”还要“管得好”
“建管并重” 全力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
由于贵州分散式供水较多,很多水利工程穿山越沟,零星分布在各个村寨之中,建设和管理均存在很大难度。许多水利工程建好之后,都因水源枯竭、水质恶化、工程管护不到位、因灾损毁等无法持续发挥效益。“我们不仅要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还要建立起‘从源头到龙头’的运行管护体系,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贵州省水利厅农业农村处处长杨春友说。
通过核查,截至2018年底,贵州仍有30户以上自然村寨279.54万农村人口未能解决饮水安全问题。2018年7月26日,由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贵州省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攻坚决战行动方案》明确:将投入23.87亿元(中央补助4.72亿元,省级投入19.15亿元),在2019年6月30日前全面解决279.5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时,通过大普查核查出《行动方案》不能覆盖的8696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也全部解决,实现农村人口“饮水不愁”目标。
一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在贵州拉开序幕,81个项目县3351处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贵州整合各方资源,强化统筹协调,综合采取新建、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加快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以确保到2019年6月30日彻底全面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同步全面小康打牢基础。
“要彻底解决农村人饮问题,除了要解决水源问题,还必须实现建管同步。”正安县水务局主任科员包礼辉说,在正安的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中,建设骨干水源被提到重要位置,已有22座水库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还有6座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县水务公司和水投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全县5座大型水厂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彻底解决了城区及周边20个集镇30万居民饮水问题。
对于无法实行企业化运营的饮水工程,正安县全面落实了“一村一水管员”管护机制,每村聘请1名专职水管员,工资待遇由县、乡两级财政进行补贴。截至目前,正安已全面落实村级水管员129个,每年县、乡两级财政发放工资补贴154.80万元。此外,县财政还为每村每年预算了2000元经费,用于解决村级或以下饮水安全小微设备的采购及维修养护问题,确保30万边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有人管、管得好、长受益”。
通过建管并重的方式,盘州市的农村饮水工程也“活”了起来。2017年8月,盘州市筹资4.27亿元启动实施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乌蒙镇房格、双凤镇小坪地、普古乡厂上村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处边远、石漠化严重等饮水困难地区喝上“放心水”,建成取水池868个、调节池1396个、水窖1089个,啃下了农村饮水不安全的“硬骨头”。
“但2018年排查下来,还有上千农户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究其原因就是供水工程不完善,管护不到位。”盘州市污水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彻底解决管护难题,当地依托自来水公司,聘用了村级农水员负责供水工程运行管理,通过以表供水、计量收费、维修管护、抽水调度等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
截至6月30日,贵州81个项目县3351处工程已经全部建成,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多种形式管水防范,有效推进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创新实现“一龙管水”模式,进一步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保证率,让农村居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
贵州务川县百虎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厂文化宣传墙。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水困村”变“幸福村”
乡村自来水成为百姓脱贫攻坚动力源
“饮水安全关乎百姓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只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水管好,才能使工程发挥长久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杨春友说。从曾经喝水难到喝上水,再到如今喝上安全干净的自来水,涓涓清流正改变着无数乡村,折射出令人欣喜的民生变迁:用上清洁自来水的村民降低了疾病风险;劳动力从拉水、背水中解放出来;农村产业发展有了水源的保证,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过去‘有女不嫁高坪’,就因为高坪缺水,大家守着穷日子越过越穷,没人愿意来,自来水通了之后,村里的人气也旺了起来。”说起高坪村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村支书龙发辉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得益于“渴望工程”的实施,高坪村2002年之后再也没有为水的事情发过愁。
水通则人气通,养牛场、松香厂、钼化厂等7家企业相继落户高坪,让更多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产业因水而兴,农业结构调整同步跟进,高坪村的800亩刺梨、2000多亩酥李相继挂果,村里还种下1000多亩观赏樱花,发展起乡村旅游,村民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在思南县,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的汤家坝村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自从2019年2月联通了‘大水网’,我们对产业用水也进行了规划,建成一座40亩的鱼塘,投入鱼苗3万余尾,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到思南县挂职村支书的许朝友说。
许朝友是思南县水务局副局长,2017年初到汤家坝村挂职。“那时候,村里路不通、水不通,年轻人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村寨里蜘蛛网遍布,没有一点生机。”许朝友说,如今村里不仅建起了鱼塘,还发展起100亩香柚,600多亩茶园,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预计2019年将全部脱贫。
昔日贫瘠地,今朝客满山。在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让更多当地的百姓吃上了“旅游饭”。“过去越到旅游旺季,越是停水,有时候游客洗澡洗到一半,突然停水了,生意根本没法做。”当地农家乐老板杨秀和说。
位于梵净山景区内的梵净山村,过去生产生活用水基本依靠上世纪80年代群众自投自建的供水设施来保障。由于该供水设施老化,年久失修,设计规模小,随着梵净山知名度的飙升、旅游业的兴起和外来游客量的增多,该设施无法满足供水需要,停水现象经常发生。
为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的饮水问题,江口县先后投入项目资金857.3万元,建成日供水量2000立方米、供水规模达2万人以上的梵净山饮水安全工程,不仅全面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还为当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带动了梵净山村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如今用水有了保障,农家乐的接待能力加强了,村里的游客也多了起来。”杨秀和说,乡村自来水不仅让当地村民的生活更加便利,还成了百姓的致富源泉。每到旅游旺季,她的农家乐每天都有上万元的收入,大伙看到开农家乐能致富,纷纷返乡发展,村里也变得越来越热闹。
贵州省副省长吴强表示,农村饮水安全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目标的重点工作,是脱贫摘帽的一项硬指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以赴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稳定、可持续,坚决打好打赢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