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犹在著华章 一腔真情育新人 ——记大宁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李玉山

2024-09-06 15:15:37 来源:作者供稿 作者:张丽荣



  在地处吕梁山南麓的大宁县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沃土上,有一位年届九旬但仍坚持文学创作不断有佳作面世的文学前辈——李玉山老师。近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这位被誉为“大宁文学泰斗”的文学导师进行了采访,在一个多小时的简短交流中,李玉山老师用温和而坚定的目光和口吻,为我们诉说了他的沧桑岁月与对文学的爱好和执着。

  李老师虽已退休多年,但他的身影至今依然活跃在大宁的文学领域和各项文化活动中,在县文化局、文化馆、县委老干部局、关工委、三晋文化研究会等多个单位留下了他辛勤耕耘的足迹。在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他担任副会长、党支部书记,三晋文化研究会党支部被评为县、市先进单位,由于他在活动中展现出卓越的带头作用,又有着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大家都拥戴他,使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成为全国罕见的年届九旬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李老师是大宁县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引领着大宁县一班文化人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他本人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已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专著12部,最近还准备再出版一本散文集,他是临汾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他还帮助众多文学爱好者坚持创作,至今大宁经过他精心修改出版的文学作品已有20多部。他还在县关工委担任着重要职务,为青少年一代编纂图书,已编辑出版《大宁红色革命故事》《美丽大宁小故事》等图书4本,并和县关工委领导一起到学校赠送师生人手一册,为青少年一代成长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李老师面带微笑,平静地对我们说:“现在,虽年事已高,但凭借对文化的执着和热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压力。虽然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偶尔会带来不便,但比起过去那些艰苦年月,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豁达与从容。

  说起文学创作的经历,李老师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他说,十几岁时在隰县师范上学,沉醉于中外古典文学名著的世界里,那些精彩的篇章为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在隰县师范学习期间,他经过刻苦努力,各门功课成绩出众,尤其是数学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期终考试总是独占鳌头。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尝试创作长篇小说和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后来,在山西省教育学院先后学习两年,接触和阅读的文学作品面更广,为他的文学创作道路进一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对于文学创作的理念,李老师有着他独到的见解。近年来,他尽心于散文创作,他认为,时代快速发展,散文正当其时。写好散文要有情,要能抒发真情实感,反映时代风貌。散文是一种母体文学形式,虽然短小,没有规矩,但要写好确实不容易。作者除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以外,还要让文字如潺潺流水般舒畅、自然、活泛,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李老师一再说,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素养,是要有高远的境界和开阔的心胸。我们看着李老师豁达的胸襟,深以为然。

  李老师是个忙人。过去在工作中忙,现在退休了,依然忙。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李老师顺其自然地平衡着自己的生活秩序。工作间隙,他会出去走走,见到老朋友和昔日的学生一起畅所欲言,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有了感触,就伏案写作。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内心宁静而满足。

  李老师的家人对他的工作给予默默而坚定的支持。在家时,李老师也会主动承担起做饭和其他一些家务,用行动关爱着行动不便的老伴。但当他参加文化活动外出或忙于撰写文稿时,他的老伴也会把家务揽在自己身上,这位贤内助从无一句怨言。

  李老师总是充满热情地对有志于从事文学创作的年轻人给予帮助。他反复说,时代需要文学和文化,大宁有一大批热爱文化和文学的人,要努力形成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创作能力,以文学的形式展现大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大力宣传和推介大宁,促进新时代向前发展。这是老一辈文化人应尽的责任。

  李玉山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与执着,诠释了一个文化人对使命的担当。他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份坚持,都深深触动着年轻一代文化爱好者的心灵。他为大宁的文学、文化事业发展倾尽全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大宁广大文学爱好者树立了学习的楷模。他的敬业奉献精神,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后来者在文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