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合成”鲜辣酱:600年传承,“大槐树”移民的历史记忆

2021-01-03 15:35:15 来源:原创 作者:暴云生


 

  总经理周德刚
 

  从2002年起步,山西煤炭迎来了超常规发展的黄金季。如同煤价一路飙升,煤炭运输业的发展,也让周德刚、史萍、魏焕军三人在襄汾县掘到了市场富矿的“第一桶金”。

  2006年,时年33岁的周德刚,还被广大村民一致推选为襄汾县古城镇五里墩村委主任,全村400多村民都渴望通过他灵活的经营思路,带动大伙共同走上致富路。

  2006年起,煤炭运输成了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五里墩村在整个襄汾县都小有名气。

  煤价就是“睛雨表”。直到2012年,市场需求疲软,在传统的煤炭消费旺季,“煤荒”并未如期而至。进入6月份,一方面受国内经济下行影响;另一方面受前期进口煤炭冲击,国内煤价大跌,而以运输煤炭为主的山西运输业更是首当其冲,所受影响严重。

  眼看煤价上行无望,煤炭运输业一时难以复苏。周德刚、史萍、魏焕军三人,开始坐下来重新审视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则周德刚还要考虑下一步如何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大家正在一筹莫展时,周德刚看到厨房吃剩的辣椒酱,一个灵感瞬间迸发。临汾地区家家不是有熬制辣椒酱的习俗吗?何不将此作为突破口,打造特色香辣酱,独步全国市场?

  临汾当地的辣椒酱,与市场上早已盛行其道的“老干妈”、“老干爹”产品有本质区别,前者是鲜辣椒配方熬制,后者是辣椒发酵后,油焖炒制,风味、功效自不可相提并论。

  古往今来,临汾地区有家家晒椒、户户做酱,古法熬制辣椒酱的习俗,尤以洪洞县为盛。听当地老人们口口相传,这一古法技艺源自600年前的明洪武年间的迁徙大移民。以备家人迁徙途中营养缺乏、头热腹泻、御寒取暖所需。

  为传承临汾辣椒酱的原滋原味,一年多时间,周德刚、史萍、魏焕军三人分头在洪洞、襄汾等地,遍访王家、乔家等民间制酱高手,以期最大程度还原数百年前的这一古老技艺。

  选料、晒椒、煮豆、晾豆、翻缸、熬制……,经过诸多老酱师的口传心授,历史的碎片渐渐清晰起来。尽管如此,现代生产工艺仍是难点。比如,600年前先民从云贵选择的上好鲜椒,剁碎后要用超过20%的咸盐腌制,从而抑制鲜椒的发酵,现在如法炮制,却无法控制辣酱的口感;黄豆水煮后,发酵沤制至拉丝,再行晾晒180天,则无法满足现代生产需求。

  诸多的困惑,让周德刚等人束手无策。为将此古法技艺得以传承,他们又远赴山东、浙江、上海等地,观察业已成熟的现代工艺,遂与专家组研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鲜椒发酵难题,他们首先设计安装了一座恒温冷库,通过特定的低温调控,保证了辣椒、番茄等原料的新鲜存放,再则黄豆水煮、晾晒工艺,选取市场生产的豆豉酱取代,之后,结合现代炒制工艺,既保证了产品的原有功效,又使其风味不减当年。势,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先探索工艺配方,再进行施工规划,设备引进。2013年5月,在襄汾县古城镇五里墩,山西三合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开始破土动工,次年6月,基建工程结束,8月,从上海正式引进鲜辣酱现代工艺生产线,同时“三合成”商标也进行了申请注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放心,“三合成”的选料十分考究。他们精选云南、宁夏、雁北等地无污染绿色蔬菜小皮椒、甜椒、宪椒和西红柿,力求皮薄、肉厚、籽少。经过低温防发酵仓储、清洗、制酱、配料、炒制、罐装、高温灭菌、巴氏灭菌、喷码、贴标、套膜、检测、入库等程度,生产出高品质的鲜辣酱产品。

  去年10月,“三合成”已与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生产出鲜辣酱、酸辣酱、蒜蓉酱、新奥尔良辣酱等四种口味、十多种规格的辣酱产品,同时,一大批具有“大槐树”移民历史记忆的新品已在研发储备中。

  山西农大食品学院王愈教授这样评价,市场上以“老干妈”、“老干爹”为主导的辣椒酱产品,大多是以干椒等发酵制品为原料加工而成,顶多限于配方各异,但科技含量都不太高,而“三合成”香辣酱,以鲜椒、新鲜番茄、风味豆豉酱为主要原料,不添加任何食用添加剂,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原料的高营养成分,该产品填补了国内鲜椒加工市场的空白。

  历史不会忘记,明洪武年间,数十万的山西民众,从洪洞“大槐树”出发,迁往冀、鲁、豫、皖、川、滇、黔等地。一场长达半个世纪旷日持久的迁徙大潮,人们至今悲痛尤存。

  600年过去了,家家晒椒、户户做酱,古法熬制辣椒酱的习俗,在临汾等地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遍及全国的移民后裔在寻根问祖的同时,对老家的辣椒酱同样是津津乐道。

  代代延续,与数百年前先民制作的还是一个味。山西“三合成”香辣酱的挖掘问世,又激荡起了人们对移民的历史记忆。2015年2月,“三合成”重新端上市民餐桌,不仅让本地人大快朵颐,连在山东、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等地,亦刮起一种旋风。

  辣椒酱是餐桌上比较常见的调味品,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方风味辣椒酱。

  周德刚告诉记者,市场上大多辣椒酱,一般是把辣椒放锅里,炒香(不加油),碾成粉末,再加入炒熟的花椒末、蒜,加以搅拌,调好后.放入玻璃瓶随吃随取。而“三合成”则与众不同,特殊的鲜椒,要取材云、贵上好的椒种,加之番茄、豆豉酱精心炒制。香而不辣,辣而不柴,花生豆豉两开半,唇齿留香……这就是“大槐树”鲜辣酱600年前的味道。

  据了解,明郑和下西洋,首次将辣椒带回中国,作为最早使用古法制作的“大槐树”香辣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之能增强体力,改善怕冷、冻伤、血管性头痛等多种症状。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调味品仅辣椒酱一个品类,全国消费人群超过5亿,预计未来几年内市场消费将达387亿元。市场消费不断升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日臻成熟,市场竞争将更加残酷。辣椒酱企业的产品战、品牌战、人才战、渠道战、资本战暗流涌动已开始悄然上演。

  周德刚总经理向记者表示,虽然企业刚刚起步,但产品的味道是古老而传奇的。“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600年繁衍生息,来自全球各地山西先民的后裔,数以亿计,他们在寻根问祖的同时,谁不想尝尝家乡辣椒酱的味道?这就是无限商机。

  2015年10月,“三合成”香辣酱参加第四届中国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获得金奖。

  谈及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周德刚胸有成竹。首先是要把握产品品质,培养自己特色品牌,提升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借助品牌山西产业联盟和地方好品牌两大渠道,凝聚力量,开放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以“大槐树”移民路线为半径,发扬“诚、信、礼、义、让”的晋商精神,重走移民路,锁定全国市场,让最爱家乡的“中国味道”飘香全国。

  最后,就是按照公司的发展规划,力争五年时间内,把“三合成”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鲜辣酱生产基地,在省内创建3~5个万亩以上的鲜椒基地,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富一方百姓,播洒一路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