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特殊群体专访特殊医院——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发展纪实

2020-08-27 16:51: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猎奇

  托尔斯泰曾经写道:“世界上的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也被称之为病人,但他们的致病因素既不是细菌的入侵,也不是代谢紊乱,更不是癌细胞的肆虐,而是生活中的狂风暴雨,一次次向他们袭来,将他们推入了生活的谷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精神病患者。每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不幸的家庭。根据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13.9008亿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达2亿4326万4千人,总患病率高达1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1600万人,发病率超过1%,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然而就诊治疗的人数却远远低于这个数字。于此相对的是,整个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依然很大,患者本人或者他们的监护人、家属不愿意承认他们真的病了,是精神病,更不愿意去医院就诊,以至于病情愈发严重,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为了社会大众能够消除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也为了打消患者本人及家属的顾虑,请跟随笔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临汾市精神卫生中心)南外环院区,和精神病患者近距离甚至零距离接触,揭开精神病医院的神秘面纱,看看精神病医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是临汾市卫健委所属二级公立精神专业防治机构,是山西省精神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临汾市特殊患者健康扶贫救治实施单位、临汾市精神障碍患者强制医疗收治医院,也是全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和睡眠治疗中心。前身为襄汾赵曲公社精神病医院,创建于1962年。1980年,经省政府批准,收归临汾地区卫生局管理,更名为临汾地区精神病医院,由乡镇医院升级为市级公立医院。1999年,临汾地区精神病医院由襄汾县赵曲镇迁至临汾市尧庙镇。2000年临汾撤地改市,医院随之更名为临汾市精神病医院。由于“精神病”一词的敏感性和特殊性,为消除患者的病耻感,医院于2016年底正式更名为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
 


 

  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南外环院区位于临汾市尧都区环城南路南50米,建筑面积15700平方米,市区4路公交车设有“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站点,于2020年6月底正式投入使用。院区空气清新、绿荫成林、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现有编制床位480张,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8人,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专业、权威的治疗服务。
 


 

  来到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医院旗台前的院训——“厚德、精医、创新、奉献”。“厚德”,源于厚德载物,意指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才能容养万物,也代表着医护人员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无私对待每一名患者。“精医”,代表医院长期以来重视人才培养,多年来组织医护等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在省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安定医院等全省、全国精神卫生权威机构进修学习。把国内、省内精神卫生最主流的治疗方案和护理、管理等经验学回来、用起来,让临汾本地的患者足不出市也能得享受到到国内权威的治疗服务。“创新”,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自1962年医院建院以来,历任院领导带领医院全体职工,克服重重困难,改变老旧观念,不等不靠,艰苦创业、自立更生,把医院从一个乡镇医院发展为市级医院,把医院从襄汾赵曲搬迁至临汾尧庙,从130张床位的一个院区,发展为现在拥有480张床位的南外坏、尧庙两个院区。“奉献”,代表医院全体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视病患为亲人、把患者利益永远放在首位,真正把“用我的真心、关心、耐心换您的放心、安心、舒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走进门诊大楼,明显感觉到这所医院与常规医院的不同——宁静、温馨。我们记忆中的医院是这样的:白色的墙,蓝色不锈钢排椅,干净整洁,却没有一丝温暖,鼻尖传来淡淡的消毒水的味道,人满为患,到处都充斥着拥挤的人群,嘈杂的声音,不时传来病人痛苦的呻吟声,家属的安慰声,哭声……交织在一起,人到了医院就会不自觉的紧张和着急。在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却不是这样。宁静是这里的常态,温馨是亲身的感受。医院遵从心理学、精神病学专家建议,以平静、放松、舒适、温暖为原则,带给患者家一般的温暖体验。门诊大厅放弃了常规医院的洁白墙壁,蓝色排椅,采用淡淡的绿色环形沙发,棕色靠背调节沉重压抑的气氛,增加活泼温暖的氛围;随处摆放的绿植,清爽新鲜、缓解疲劳;墙上彩绘白云、蓝天、青山、绿水、橙黄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彩虹……让人放松、平静又饱含无限希望。
 




 

  医院开设心理咨询中心、睡眠治疗中心、精神康复中心、老年病区、儿少病区、焦虑抑郁病区等多个业务科室,配备CT、DR多普勒彩色超声、脑电生物反馈仪、视频脑电监测等先进仪器,全面提升整体医疗水平。接诊区一层设有亲子治疗室、家庭治疗室、物理治疗室、心理沙盘室、情绪宣泄室等,主体是深浅不一的蓝色、绿色、灰色等莫兰迪色,米色、黄色、橙色、棕色等大地色,温暖宁静的色彩、低矮的家具、贴合主体的挂画、清新的绿植,卡通贴纸粘贴的开关,楼梯台阶都是特殊的蓝、绿色,这些微小的细节无不体现医院处处为患者着想,想法设法的缓解患者和家属的压力,创造宁静温馨的氛围,便于医生和患者建立信任、诊断治疗。
 


 

  常住院的精神病人大多是一些重症患者,有易肇事肇祸的状况,因此,医院采用全封闭病房,每个病区都有安全防盗门,患者与医生之前有隔离带,出门有严格的门禁,严格的安保措施,全力保障患者和医生的安全。尽管如此,党支部书记庞明珠介绍说:“我们医院的每一位一线医护人员都挨过患者的打,受过伤,但是我们仍然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用爱心温暖和感化病人。”
 


 

  医院医生办公区域是一个开放的小区,每个医生都只有不足2平方米的工作隔间,桌子上、书柜上、椅子上、到处都堆放着患者资料,副院长、四病区主任王艳芳说:“要保障患者的生活活动空间,我们挺好的。只要对患者康复有益,我们非常乐意。”

  院长冯斌说:“最理想的医患关系:医生安慰和治疗,患者和家属配合,社会在背后给予支持,这是一个稳固的三角。医院不是困住患者的笼子,而是要为患者找到自由的阶梯。让患者在医院得到最好的治疗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治疗和帮助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经过治疗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本站会继续深入了解、多角度地拍摄报道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工作,患者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让公众产生共鸣,知道如何去真正的面对精神病患者,如何去帮助他们。希望社会大众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精神病患者,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能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行动,也就多一些希望。患者经过治疗回归社会正常生活时,需要更多的接纳和包容,一个没有偏见和歧视,宽容接纳的社会氛围。真心的愿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