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优势创造中国精准扶贫好经验

2019-06-26 16:11:03 来源:网络 作者:

谭艳林在龙山县上磨盘寨扶贫车间和村民交流如何组装手工编织品。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新华社长沙6月26日电(记者明星、张玉洁、席敏)52岁的李中英今年初到当地扶贫部门递交了自愿脱贫申请书。告别贫困,是她和家人期盼已久的愿望。

       李中英来自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过去,李中英的丈夫因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而她腿脚残疾,家中还有三名孙子需要上学,生活十分困难。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龙山县一位姑娘谭艳林创立了“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发挥留守老人和妇女有空闲时间、擅长编织的优势,将土家族特色编织手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产出的毛线玩具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惹巴妹”已在湘西设立18个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人数1475人,贫困户人均年增收上万元。李中英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中国“因地制宜”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扶贫面临的难题不尽相同。“中国扶贫好经验”的形成,源于制度优势下中国政府不断地探索与总结。

隘口村农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茶叶。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中国形成了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政策供给,建立了上下联动,针对性强的政策体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精准帮扶的工作体系,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一系列问题。

        得益于充足的政策支持和丰富的扶贫经验,中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各省份均完成年度减贫任务,全国283个县脱贫摘帽,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86万人,连续6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近年来,中国将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在这一轮“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中国提出的“扶志、扶智、扶技”成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着力点。

       截至2018年底,湘西全州66万多贫困人口已累计脱贫超过55万,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1.93%下降至2018年的4.39%。

       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认为,脱贫攻坚战体现了中共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村民在龙山县红岩溪扶贫车间编织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湘西能够收获巨大成绩,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政府要做的不只是提供资金,而是要调动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叶红专说。

        为了“精准”帮助贫困群众,湘西实行“州县市单位包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户”制度,仅2018年,全州就组建工作队1751个,选派5995名干部,实现对1110个贫困村和641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社区)“一村一队”全覆盖,全州6万余名党员干部与16万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如今,扶贫的“湘西模式”早已复制推广到全国。

        与湘西同属武陵山区的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谭家寨乡梅场村,79岁的舒代和跟老伴迎来了新生活,过去由于老两口年事已高,缺乏劳动力,生活十分拮据。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祖辈居住的木头老房子目前正在进行危房改造,老两口还被纳入了低保户,每月发放生活补助。

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摆起长龙宴欢庆苗年。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舒代和一家问题的解决,是中共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然。怀化市扶贫办主任谌孙武说,当前怀化市各级领导干部精力下沉到一线、各方资源聚集到贫困村。

       当前,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经典扶贫案例涌现出来,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扶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去年,介绍中国减贫成就的英文图书《中国扶贫案例故事选编》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159届理事会边会中亮相。图书通过国际化的视角,客观真实地介绍了中国为世界减贫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在序言中“点赞”中国的扶贫成绩,他说,各国可以结合自身的特殊国情和自然环境,借鉴中国经验,应对自身的贫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