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小康路上不让一名群众掉队

2019-05-09 10:56:41 来源:寿光日报 作者:

寿光日报全媒体报道   近日,营里镇孙家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光三家中换了模样:发黑的墙面被重新涂刷,老旧的顶棚被崭新的 PVC板替代,高低不平的地面得到了硬化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现在屋里干干净净的,心里也跟着敞亮多了!”78岁的杨光三高兴地说。

据营里镇分管扶贫工作的主任科员魏艳阳介绍,前期,该镇帮扶干部在走访时发现,部分贫困户住房存在室内脏乱、家居环境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质量”。为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其生活幸福感,今年,营里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积极开展贫困户“洁居工程”,提升贫困户“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全镇已投资55万元,改善了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居环境,贫困群众生活幸福感得到了很大提高。

目前,我市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万人,涉及1.4万户,分布在全市15个镇街区的975 个村,存在“插花式”的分布特点,如何精准扶贫、全面脱贫,是一份高难度的答卷。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全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坚持产业带动、社会帮扶、政府兜底等措施多管齐下,探索推行了蔬菜产业扶贫的“寿光模式”、打造了“寿光扶贫”品牌。同时,积极整合行业优势,引导公益资源参与,逐步建立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寿光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据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强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主体责任和分管领导直接责任,逐级组建作战单元,逐级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同时,不断加大督查力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重点督查与全面督查、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暗访与明查等多种形式,对各镇街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各类问题挂牌督办、限期完成、逐一销号。目前,我市的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33450名贫困人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现脱贫。

“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致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抓住了产业这个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才能实现精准扶贫。”市扶贫办主任王光明告诉记者,我市坚持把产业脱贫摆在首位,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把贫困群众带上了富民“顺风车”。立足寿光蔬菜产业优势,我市坚持产业带动与政策兜底相结合,先后筹集各类扶贫资金近1300万元,通过政府主导、资金注入、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固定收益分红等模式,用于产业扶贫项目建设,重点打造了扶贫蔬菜产业园、扶贫葡萄产业园、扶贫养殖小区、扶贫车间等多个市级扶贫产业园区,蔬菜产业扶贫的“寿光模式”在全省得以推广。

另外,我市还狠抓扶贫品牌建设,充分整合政府政策资源优势,牵头设计了“寿光扶贫”标志,统一打造、集中管理“寿光扶贫”品牌,授权扶贫企业运作使用,积极进驻京东、中国建设银行善融商城等知名网络销售平台,建设了“寿光电商扶贫线下馆”,实现了扶贫企业收入高、扶贫收益稳。据介绍,目前,蔬菜产业园的“禹王普惠”商标获得绿色认证,葡萄产业园“春澳”品牌获得“富硒”“有机”产品认证,“寿光扶贫”的品牌价值正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推广。

扶贫是篇大文章,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凝聚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此,我市积极整合行业优势,引导公益资源参与,进一步构建起全社会扶贫的合力。其中,着眼于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问题,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同时,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范围,由财政全额代缴。先后出动志愿者、机关干部近万人次,为老弱病残家庭开展洁居行动、健康扶贫等各类帮扶活动,形成了“人人关心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