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019-12-24 15:05:23 来源:光明网 作者:

  光明网讯(记者李姝昱)由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指导,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光明网主办,中共深圳市龙华区委、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社会治理50人论坛,于12月21日上午在深圳市龙华区隆重开幕。开幕式上,深圳市龙华区副区长陈建民作题为《以争当尖兵、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交流发言。

陈建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龙华区是深圳年轻的行政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社会治理方面,也面临一些新挑战。一是人口密度高,管理力量不足。基层管理力量的配置与人口规模不成比例,基层治理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二是外来人口多,参与共治不足。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区居民,家园意识薄弱,对参与社会治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基层管理更多地依靠行政手段,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效果不明显。三是需求多元化,优质服务不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得到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有鉴于此,我们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一是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多元参与为支撑,以法治治理为保障,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社会治理共同体。首先,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以阵地、组织、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确保党的领导在基层治理中始终站在高处,贯穿其中,提供支撑。抓牢社区党组织这个根本,打破各级党组织之间的堡垒。主动吸收非户籍党员担任社区党委专职委员,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党组对社区新居民的号召力。其次,做实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推动阵地功能优化和服务延伸,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阵地建设就在哪里。除此,做强社区队伍,注重配齐党建工作队伍,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汇集,在一线服务。

  二是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彰显社会治理的民本情怀。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首先,坚持群众需求是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立足于民生微实事短平快的特点,把项目征集筛选权力下放,真正做到“百姓点菜,政府下厨”。其次,兜底保障更加精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关键在特殊群众,难点在特殊群众。在养老、慈善等领域推出一批创新举措,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另外,以智慧党建引领社区智能系统,线上线下相互联通。在与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提供感知和反应最敏感、最智慧的服务管理。

  三是坚持以多元参与为支撑,激活社会治理一盘棋。龙华区人口构成复杂,不同群体需求各异。社区治理服务,需要多方参与。首先,积极总结、推广北站社区治理经验,以社区联席会为主要平台,以治安联动、社会参与、组织共建、协商议事、群团活动等活动,引领各类主体共同解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交通疏导、环境卫生等各方面问题,构建有归属感的温馨家园。其次,创新居民自治渠道。搜集居民关键议题,实现小事基层协商共办,大事党委快办,推动社区事情大家议、大家提、大家办。最后,创新和谐共治模式。面对人口结构倒挂的现状,坚持以服务促和谐,切实增强外来人口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努力使社区治理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实现外来人口从社会治理对象向社会治理参与者的转变。

  四是坚持以法治治理为保障,构建社会治理的法治良序。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努力营造安定有序、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具体来说,建立16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00个派驻调解室,形成覆盖全区的人民调解网络体系。同时,做实法治服务。依托全区59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等服务资源,大力推行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强化法治宣传。以“七五”普法为契机,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建设首家深圳市民法主题公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做好社区治理必须始终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始终保持资源力量下沉,必须始终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共同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区治理体系,强化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广泛参与、科技赋能,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法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