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五个覆盖”提升牧区党建工作水平

2019-05-24 15:45:56 来源:党建网 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坚持补短板、夯基础、抓常态,着力推动牧区组织建设、工作力量、活动阵地、政策宣讲、文体活动“五个覆盖”,有效提升牧区党建和群众工作水平。

 

  组织建设覆盖。以相邻的冬窝子、夏牧场、春秋放牧点等为单位,以一定规模的牧民生产生活聚居地为基础,设置牧区综合服务管理站113个。对各类下沉工作力量进行整合,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履行宣传党的政策、加强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宣传教育群众、服务牧业生产、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文体活动等七项具体职责。扎实推进党组织服务能力延伸和工作重心下移,建立临时党支部127个、党小组136个,设立党员中心户4356户,形成牧业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党组织管理网格。对照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六种情形,每年对牧区村队党组织逐个“过筛子”评估,按照10%的比例倒排确定一批需要整顿的牧区村队党组织,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晋位升级工作方案,一村一策抓实问题整改。建立地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包联责任机制,做到不晋位升级不脱钩。

 

  工作力量覆盖。年初以来,对全地区118个边远牧区村队的“两委”班子进行集中摸底,逐人分析研究、分类排队,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的村干部。对管理区域大、人口户数多、牧业点多、工作量大的牧业村重新划分村民小组97个,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村民小组长。全面推进“五驻五联三覆盖”工作,全地区近千名各级干部下沉到牧区一线,与500余名驻村干部联合开展工作。采取“2+5+1”培养模式,每年重点培养一批牧区村级组织后备力量。实施发展农牧民党员“8453”工程,积极发展优秀护边员入党,做到边境一线村队、边境通外山口都有党员。

 

  活动阵地覆盖。整合资金6.1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村级“5+2”工程1603个。在偏远散的牧民定居点、放牧点等牧业村办公场所覆盖不到的区域,根据人口规模,建设牧区流动“党群服务站”77个。明确每个牧区流动“党群服务站”管理服务群众每周“七个一”,即每周走访1遍周边牧民,每周召开1次党小组会,每周组织周边牧民参加1次升国旗宣讲活动,每周开设1堂“农牧民夜校”课堂,每周开展1次警地维稳研判会,每周召开1次群众议事会,每周搞1次群众性文体活动,全面实现牧民走到哪里,牧业生产发展到哪里,党的阵地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群众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政策宣讲覆盖。推行牧区服务“轮流坐班代办、零散牧业点跟办、片区牧业区域集中约办”的“三办”工作法。推行1名牧区党员和1名十户长、网格长(村民小组长)联系服务10户牧民群众制度,组建马背宣传队等开展跟办服务,及时处理好牧民补贴发放、生产生活物资购置、证件办理等各类事项。全面开展“每月惠民日”活动,每月确定一个周一召开1次惠民政策集中兑现活动,对符合政策的惠民资金以现金发放形式送到牧民手中。建立牧区党员政策宣传员、读报员制度,根据党小组人数,合理包户,开展每月集中领学、上门送学等不少于2次,及时向群众传达党组织工作情况,宣传领读新疆日报、新疆党员报、塔城日报和党员之友、塔城党建“三报两刊”。

 

  文体活动覆盖。大力实施牧区文化惠民活动,发挥牧区大舞台、阿肯弹唱会、流动远程影院、马背宣传队等载体作用,在牧区转场点组织文化惠民群众性活动。按照“塔联”足球队模式,每个牧区村至少组建1支文艺宣传队、1支体育运动队、1支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各类集体活动不少于60次。把“送文化到牧区”与“种文化在牧区”结合起来,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和民间艺术家,每个村至少培养3名草根宣讲员,每年全覆盖式宣讲不少于6次,分类宣讲不少于12次,促进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