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马院探索推出“党建+”工作新模式

2019-04-30 09:31:22 来源:党建网 作者:

  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形成了“党建+教研活动”“党建+科学研究”“党建+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思想引领,有力打造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强阵地。

 

  创新“党建+教研活动”工作模式,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坚强阵地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党建+教研活动”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支部设置,把教师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并由教研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确保党支部在教研室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把方向、聚力量、促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深入研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动态,做到了及时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中,有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青年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严峻的今天,学院党委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健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建+教研活动”创新工作模式,定期开展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化解、意识形态舆情研判等重要工作,把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研判作为党支部、教研室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第一时间融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坚持立足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独特优势,把师生党员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组织师生赴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安吉余村等地开展红色教育、学习考察以及现场教学活动,并在全校学生中使用省编配套德育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把加强省情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同时,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红色研修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不断领悟和提升家国情怀,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加有料、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创新“党建+科学研究”工作模式,打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坚强阵地

  学院党委围绕高端平台(智库)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持续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才队伍质量上发力,形成了“抓好党建促科研,抓好科研强师资”的宝贵经验。一方面,学院党委以教师党支部建设为载体,以“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抓手,致力于把教研室主要负责人培养成既是“党建带头人”同时又是“学术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另一方面,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与浙江省委宣传部建立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与浙江省反邪教协会建立浙江省反邪教理论研究基地,为各教师党支部和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开展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研究搭建高端平台,不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有份量的智库成果。

  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尤其是依托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扎根人民做研究,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有份量、有影响的智库成果,积极为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参考。近年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领导批示12项。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得到全面提升,科研成果反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得到充分体现。学院党委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定期撰写理论宣传文章,在《光明日报》《浙江日报》及浙江在线等重要理论宣传阵地发表理论文章,广泛开展理论宣传工作。

 

  创新“党建+教学改革”工作模式,打造高校人才培养坚强阵地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党员教师带头等方式,积极探索“党建+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模式,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要求为基本遵循,着力发挥党员教师作用,以“思政课程+”为主要形式,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周固定时间集体备课,经常性地为高质量教学把脉,实现了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课件、统一讲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坚守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学院党委积极创新“思政课程+”四大教学体系。即“‘思政课程+’拓展型课程”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向全校学生专门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等选修课程,主动回应学生感兴趣、有困惑的重要理论问题。“‘思政课程+’理论社团建设”教学体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到理论社团中,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政课程+’校园文化活动”教学体系——精心指导学生开展红色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政课程+’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每年组织学生赴杭州市下城区潮鸣街道、青田县章旦乡、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蹲点调研并指导基层社区、农村开展工作,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地头田间、工厂车间,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有料、更鲜活、更接地气。(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