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普:从平原走进大山 收获别样的驻村经历与精彩人生

2022-12-21 20:15:41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作者:

  黔西南州兴义市威舍镇发哈村自然风景秀丽、红色文化深厚,静谧美好是许多人对发哈村的第一印象。而对于背负行囊,走进大山深处,与发哈村初次见面的驻村干部冯普来说,还另有一番新奇际遇。

  冯普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2009年大学期间入伍,服役于陆军某部,2011年退役,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至中共兴义市委党校,2021年5月派驻到威舍镇发哈村担任驻村干部。

  “这儿的山真高、真多、真绿!”土生土长于“平原大省”山东的冯普,虽已来到贵州兴义工作了两年多,却还是在2021年5月10日初入发哈村时,面对连绵不断的青山不自觉地发出了感叹。

  从“平原”走进“大山”,对于这位外乡来的年轻驻村干部来说,一开始并不顺利。

  “刚来村里时,大家对我这个戴个眼镜、说着普通话的‘村外人’非常陌生。我说普通话,他们听得费劲,村里人说方言,我完全听不懂,沟通就十分困难。还有爬山走访,对我这种以前学习工作生活都在比较平的地儿的人来说,也算是不小的挑战。”冯普告诉记者,有次走访中他和驻村同事了解到大坪子组饮用水源存在改善问题,于是和同事们一起步行深入山林,检查水源情况,那一趟可算得上是他第一次真正地爬“山”,一起去的同事,都走到老前面了,他还在后面找哪块儿山路能走,给他累得够呛!

  现在回想起初入村时的种种不易,冯普的脸上没有抱怨,反而觉得那是人生里难得的经历与收获。“最初的三个月,我就这样坚持去入户走访,多听多说,与村民建立起信任,逐步消除与村民们的沟通障碍,这样才深入了解到包保村组村民的详细情况,对接下来全面开展驻村工作,我才更有信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全面熟悉情况后,冯普深入认真思考适宜村里发展的产业项目。

  2021年,发哈村被确定为兴义市全市、黔西南州全州唯一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因此,在驻村工作中,冯普积极思考如何盘活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并以此为依托,全面推动发哈村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书写好乡村振兴新答卷。

  为此,冯普深入群众,积极参加多个村民小组召开的群众会以及入户宣传,宣传有关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宣讲覆盖群众达1000余人次;2022年“七一”建党节前后,冯普还参与红色美丽村庄讲解工作近30场,积极宣传好发哈村红色历史及相关建设规划。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冯普结合个人专业特长,参与组织村民开展培训课堂10余次,对发哈村的红色讲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时,冯普引导村民找准发展定位和经营方向,提升村民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了解认识,鼓励村民经营红色旅游民宿、饭店、小吃等发展项目,走宽增收致富的道路。

  用真心真情与群众真诚沟通,用实际行动与同事一起为发哈村带来点滴变化,冯普的驻村工作干得认真踏实,发哈村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驻村一年多,冯普这个“外乡人”,已然是发哈村的“村内人”。走在发哈村里,不时听到村民非常热情地招呼冯普,不少村民们学着用普通话和他交流,入乡随俗的冯普也听得懂、说得会一些“村里话”了。

  如今,发哈村红色步道、各种景观以及周边的附属设施已全部完成改造,旧貌换了新颜,冯普作为参与者与见证者,心中感慨万千。对于怎样走好接下来的“赶考之路”,冯普有着更深入的思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优秀思想文化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在接下来的驻村工作中,我将继续讲好发哈村红色故事、当好红色讲解员,增加群众的红色文化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内生动力,还要围绕‘一宣六帮’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与村民们一起努力把发哈村建设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冯普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谭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