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40名“第一书记”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2-08-31 10:12:30 来源: 宝应广播电视台 作者:

  通讯员:章婷 昌文辉 记者:梅友宽

  想办法出思路,让集体经济强起来;办实事惠民生,让百姓生活富起来;强机制严管理,让基层治理活起来……2020年7月,宝应县启动“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以来,40名优秀副科职干部到经济薄弱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扎根基层、担当奉献,在农村这片天地留下了一串串辛勤耕耘的足迹。

  两年多来,“第一书记”们带着县委的重托、部门的支持和群众的期盼,走村入户、访贫问苦,把脚踩进泥土,把汗抛向田野,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谱写了一曲曲乡村振兴的动人赞歌。

  筑牢根基强堡垒

  “‘第一书记’要自觉担负起所在村夯实基础、谋划发展、基层治理等各项工作责任。”在软弱涣散和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座谈会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魏建强调。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驻村第一书记深知,要想让农村党组织“活”起来,必须狠抓党建工作,只有拥有一个富有活力的支部班子,才能激发党员的责任感,真正让村党组织这个“引擎”焕发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40名“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后,坚持把抓党建作为首要任务,调整优化班子结构、培养积蓄年轻力量、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基层基础,有力增强了任职村(社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两年来,累计培养年轻干部98名,发展年轻党员60名,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1个。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干事作风、团结精神、廉洁意识显著增强。

  针对少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三资”管理混乱和少数党员党性意识淡薄、作风不实等问题,“第一书记”从严加强村(社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注意抓早抓小抓苗头,净化农村政治生态。县纪委常委叶名振到望直港镇兴旺村任“第一书记”后,他与每位班子成员谈心,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明确了党务、财务、村务的公开原则,让群众参与全程监督,让百姓明白、促干部清白。

  精准施策促振兴

  带动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是当前农村最紧迫的工作任务。“第一书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派出部门单位人、财、物等要素资源,从政策引导、资金物资支持、项目引进、信息咨询、科技推广等方面,让群众得实惠、受益处。

  调查摸底明村情。“第一书记”与村“两委”班子提前谋划,找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绘好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县委组织部对全体“第一书记”提出要求,要综合分析研判挂职村人口结构,形成分析研判调研报告,通过对本村人口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深入挖掘研究,促使“第一书记”摸清村情、弄清民情、查清家底,为做好“摘帽改薄”工作把准了路径、找准了思路。

  探求思路寻真经。“第一书记”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推动村级多业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路子上大胆探索。夏集镇三洋河村“第一书记”王克先后帮助三洋河村集体销售大米6.5万斤、糯米1.8万斤、桃梨6万斤。西安丰镇天亭村“第一书记”王治龙多渠道为村集体争取经济薄弱村扶贫项目资金60万元,购买门面房并进行出租,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万多元,改“输血”扶贫为“造血”致富。

  发挥优势促发展。“第一书记”充分利用和发挥部门优势,尽可能挖掘、利用有利于本村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村级集体积累资金、壮大实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县人社局党委委员、县退干中心主任史晓媛协同望直港镇本土企业举办招聘会,既解决企业用工难,也帮助村民致富增收。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顾锡荣牵头在山阳镇顺河村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次,培训人次100余人,传授种养殖、农业机械操作技术,提升村民从事农业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千件实事暖民心

  “第一书记”深入基层,为民解难事、干实事、做好事,两年来,累计为群众兴办民生实事近千件。

  紧盯群众关切的水、电、路、网等难题,想方设法争政策、引资金,改善农村基础条件。“第一书记”两年来先后硬化和修整道路近70公里,安装路灯1241盏,河塘清淤21.39万立方,农村改厕213个。

  科学合理设置网格党组织,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将基层治理落实到网格上,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能力。建立困难帮扶、治安维稳、文化娱乐、村(社区)保洁等群众性组织近百个,订立村规民约,倡导乡风文明,提高村(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聚焦解决群众出行、吃水、用电、就医等“急难愁盼”,为群众协调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第一书记”们积极向派出单位、上级部门争取,累计帮助结对村共落实扶贫资金1112.7万元,向低收入农户发放慰问金和物资近100万元,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心坎里。

  如今,随着驻村任职工作不断深入,“第一书记”已经在基层一线树立起了一面面鲜艳的红旗。今年是“第一书记”任职的最后一年,面对任职的后半张考卷,“第一书记”们将情系百姓、实干为先,以优异的驻村业绩向广大百姓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