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杨世林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帮乡亲们脱贫

2019-09-16 15:52:55 来源:网络 作者:


 

    出延川县城向北行十五里,从双芽岔拐入青平川沿着乡村柏油路继续向北行二十五里,就到了二八甲行政村所在地。在村第一书记杨世林的带领下,过去贫穷落后的二八甲换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村民收入稳步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走到了全镇乃至全县的前列。

    2016年,全县响应党的号召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延川县委统战部派杨世林为二八甲村的第一书记,由二八甲和马家沟两个自然村组成的二八甲行政村,是延川县关庄镇排名靠前的一个贫困村。村子,土地总面积1.8万亩,人口312户950人,全村共有贫困户55户189人。多年来村里群众多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效益低,发展质量不优,特别是马家沟自然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状况很差,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
 


 

    当上第一书记后,杨世林就开始了长期的驻村工作。他不光经常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了解情况,也经常到非贫困户群众家里串门拉家常,跟村里群众打成了一片。他在了解村情的基础上,和包扶团队帮村民出谋划策,为村里量身定制了“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长短结合、种养叠加”的脱贫攻坚思路。

    杨世林告诉记者,“我们结合村里实际情况,通过创新模式,政策引导,把村集体和65户农户的果园,流转到42户,建立百益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果园撂荒、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合作社统一对果树严格按照四季的不同要求,春秋深翻地、施专用肥;旺树秋后入冬修剪,弱树来春发芽前修剪;并以农家肥和有机肥为基础,套种土豆和西瓜等农作物”杨世林介绍,这种果园管理模式作成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收入,目前已为全镇树立了样板,作为成功经验推广。

    另外,该村还采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先后成立了勤丰养牛专业合作社,将所有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做到户户有产业,家家懂技术。勤丰养牛专业合作引进夏洛莱牛种,以“出租”的形式将牛租给贫困户,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服务,同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养殖一年后牛犊归贫困户,老牛归还合作社。通过“滚雪球”模式,由最初的11头牛,发展到127头,累计出栏105头,收益52万元。
 

 

    杨世林还带领村民利用县上政策扶持资金统一修建第五代新型大棚42座,优先贫困户免费种植……2016年以来二八甲村累计脱贫51户171人,在册户4户12人。贫困发生率1.26%。

    二八甲的变化,从这些凝聚着包扶干部和群众汗水的数据上能看得清楚,这样的成绩源自于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来自于第一书记和乡亲们辛勤的劳动和付出,也来自于党的好政策和因地制宜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