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兰溪村“第一书记”何定中:心有扶贫志 实实在在有成绩

2019-05-14 11:21:52 来源:网络 作者:

      “第一书记”何定中与贫困户交流

       南下到偏远的赣粤边境大余县兰溪村驻扎,江西省司法厅法制政府研究中心主任何定中肩负重任——带领兰溪村脱贫致富。很快,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何定中完成工作角色转变,投入并沉浸于陌生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向脱贫攻坚领域展开了富有策略性的攻势。转眼2019年是何定中驻村工作第四个年头,兰溪村在多措并举的扶贫政策驱策下渐变,不知不觉旧貌换上了新颜,曾经的后进村在评优评先中屡屡摘得荣誉头冠,如今,村民都笑颜夸耀自己的村庄配得上先进村称号。

       殊荣背后的扶贫攻坚之路,凝聚了扶贫人的智慧和付出,这与带头人何定中安心扎根乡村土壤,潜心本职工作是分不开的,亦与他扎实稳健推进的扶贫之策紧紧相连。

       何定中从省城俯身乡村这些年,兰溪村村民有目共睹:他为人和善、接地气,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有成绩。

       兰溪村新村部办公楼

       后进村打了翻身仗旧貌换新颜

       和春绿结伴同行,美丽的风景从车窗前匆忙掠过,不觉中车声戛然,车子在清爽简洁的小楼前停住。“这就是我们兰溪村村部办公楼。”记者走下车,一张温和的笑脸迎了上来,兰溪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何定中热情地伸手相握。走进村部办公楼一楼,就是便民服务大厅,放置服务牌的工作台前的村委会工作人员正在与村民交流,大厅隔壁的办公室墙上,是兰溪村精准扶贫的各项信息,其中,贫困户分户管理卡很直观地记录和反映了每户贫困户的致贫或脱贫信息等。何定中指着墙上精准扶贫的信息深有感触地说:“扶贫就要对贫困户的情况准确掌握,致贫原因是什么,家庭情况怎样,等等,一定要做到细致入微、了如指掌,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精准对接扶贫。”

      “精准扶贫先进村”、“平安模范村(居)”、“党建工作先进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村部办公楼二楼的一面墙上悬挂的一块块金色荣誉奖牌,耀眼,引人注目。“这是何书记驻兰溪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村里拿到的荣誉。”见记者盯着奖牌看,兰溪村村主任黄海林脱口介绍道,对此,他颇有些自豪:“过去我们兰溪村是全县皆知的后进村,十多年来没有拿过一块奖牌,何书记来驻村后,村里在各方面的表现节节高升,奖牌一个个多了起来,现在累了一面墙了。”

       当了二十多年兰溪村村支书的原村支书黄瑞扬贴切地形容道:“兰溪村这几年打了漂亮翻身仗。”

       黄瑞扬告诉记者,过去的兰溪村因偏远闭塞,各方面都落后,后进村的头衔名副其实,村里的路是泥路,没有产业,村民很多都逃离到了广东一带打工谋生活,留在家的大多是老幼,此种现实情况,也让村里的凝聚力家乡观渐渐淡漠,沦为了丧失活力的后进村。

       面对兰溪村的贫弱现状,2015年9月,“第一书记”何定中披挂上任,他告诉记者:“当时我跟厅领导到兰溪村看过后,就立定了留下来扶贫的心志,领导也鼓励我一定要干出成绩,要为这列的村民做点事。”

       为了实现心中立下的扶贫心志,按规定只在兰溪村驻扎一年的何定中,主动请缨继续留下来。“我要求延长驻村期,跟单位领导说我想做点事,我来一年摸到了一点扶贫思路,如果换人来的话,又要重头做起,没法延续扶贫政策。”何定中没有想到,自己因“想要做点事”的扶贫心志而继续在兰溪村一留就是四年多。

       何定中坚持初衷,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多来,兰溪村的点滴变化喜在村民心中。村主任黄海林掰着手指数算道:“村里现在面貌完全改观。家家通了水泥路,路还通到了农田;村里有了不止一家小企业,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里建了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的生活;灌溉水渠、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完备了;村委会引导村民入股扶贫企业,坐在家就能拿到分红......”

       何书记向记者介绍贫困户情况

       兰溪村从后进村渐变,取得的荣誉挂满墙

      “第一书记”实实在在有成绩赢得口碑

       谈起兰溪村的变化,老村支书黄瑞扬拇指竖过头顶,语气坚定地称赞:“何书记到我们村来才有这些改变!”“我起初是不太相信驻村‘第一书记’真的能给村里的发展带来什么希望的。”黄瑞扬毫不避讳吐露出当初的想法。老支书这样想法,其实是村民的普遍心态。黄瑞扬笑着说:“不过现在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何书记确实为村里做了实事,村里人都是有目共睹的。”

       何书记的驻村口碑,是建立在他“实实在在的成绩”基础上的,而要得到实实在在的成绩并非易事,背后凝聚了扶贫人的智慧和付出。用“心有扶贫志,胸藏扶贫策”来形容何书记驻村时工作状态,再贴切不过了。

      何书记告诉记者,他初来兰溪村时,与贫弱的村庄面貌相匹配的,是村民思想中顽固的戒心。“比如我们用贷款的方式帮扶贫困户,贷款风险政府和企业承担了,让他们贷款入股企业稳赚分红,但他们由于缺乏知识,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对我们的帮扶政策畏缩不敢接受,他们总认为贷款投资就有风险,为此我们就要耐心地解释,说服他们,消除他们的戒心,引导他们理解扶贫政策,但还是效果不大,他们对政府的一些扶贫政策存有戒心,担心有风险。所以,只有先引导部分贫困户带头接受一些好的扶贫产业,其他贫困户看到有人赚到了钱,才会放开手脚加入进来。”何书记说。

       扶贫对象、养鸭致富能手黄冬发

       多措并举想尽办法抓产业就业扶贫

     “主要抓产业就业扶贫,多措并举,对适合兰溪村的扶贫产业项目,我们都想尽办法实现。”谈到兰溪村的扶贫攻坚工作,何书记如数家珍般熟练地介绍起来。

       发展家庭养蜂产业。何书记告诉记者,兰溪村地处山区,适合养蜂,养蜂优点是占地少,劳动力投入少,产值收益稳定且市场前景不错,为此,村委会就决定通过家庭自养和合作社带动两种模式来引导村民养蜂。然而,养蜂需要投入,村民不愿意了,为解决贫困户加入养蜂行列的难题,何书记和村委会基层党组织成员决定,拿出政府专项产业扶贫资金,给村里113户贫困户每户采购10箱子蜂。最终,有15户选择家庭自养的贫困户,其余的贫困户则选择加入合作社养蜂,他们把10箱子蜂承包给合作社养殖,由合作社全权管理,签订了三年合同,贫困户坐在家里就能每年获得固定分红2000元。

       发展光伏产业。兰溪村每户贫困户都安装了5千瓦光伏发电板,光伏板发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贫困户可每年获得近6000元的收益。当初让贫困户装光伏发电板不太容易。何书记告诉记者,他们经过考察其他地方的扶贫做法,认为光伏发电这项产业扶贫效果不错,到扶贫办一问,每户贫困户要投入31400元。“要贫困户掏钱行不通,我们就想到了依托政府产业扶贫资金解决5000元,其余的可通过政府贴息扶贫贷款解决,即前三年由政府贴息,第四年到十年贷款期结束,利息从光伏发电的收益中固定扣除。”何书记说。

     “在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我们还重点扶持致富能手,通过扶持致富能手做大产业来带动其他村民投身进来,并吸纳一些村民就业。”何书记提到,扶持的兰溪村两个典型致富能手有开养鸭场的黄冬发和开电子厂的黄炳华。

       现年62岁的黄冬发因家中小孩有眼疾,难以自食其力,还要靠黄冬发来养,家庭陷入贫困,2017年在何书记的建议和扶持下开始养鸭,但因缺乏经验和技术,黄冬发亏得血本无归,几万块钱鸭苗几天内全部染病而亡。“何书记给我找来技术人员指导我养鸭,后来就学到了技术,现在一年养两万只左右,去年纯利就有两万多元。”黄冬发养鸭尝到了甜头,萌发了更大的野心,他想牵头搞养殖合作社,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把更多贫困户带进养鸭产业,让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扶贫产业带来的好处。

       黄炳华在15年以前,还在深圳经营一家半死不活的电子厂,组装电子压力表。何书记得知情况后,就说服他把电子厂迁回老家村里,返乡创业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让电子厂继续存活,又可以解决家乡村民就业问题。在黄炳华的“野劲牛电子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十多位女工正在紧张地忙碌,她们熟练地组装着电子压力表。女工王庆秀一边组装手头的压力表,一边对记者说:“以前我在外面打工,现在公公婆婆老了要照顾,小孩也要照顾,所以就回来到这个电子厂上班,在这里打工轻松自由,工资按计时算,上班时间随自己安排。”

       电子厂负责人黄炳华告诉记者,他的电子厂经过几年发展,业务越来越多,也正在筹建一个总面积四千多平方的四层新厂房。“多亏了何书记建议我回乡创业,不然在深圳厂子早就倒闭了。”黄炳华告诉记者,何书记经常到他的厂里来询问经营情况,关心电子厂的发展。“何书记经常问我有无资金困难,订单量怎么样,他对我的企业关心,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黄炳华感激地说道。

       兰溪村还发展了村集体产业。兰溪村村集体目前拥有113.5千瓦光伏电站,另有租地13.5亩种植了红糖甘蔗。何书记告诉记者,在帮助贫困户扶贫的同时,发展村集体产业可以让村集体有收益,也可以吸纳贫困户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一定要做实事才能赢得老百姓信任”

       如今,来到兰溪村驻点扶贫已四年,何书记感慨良多:“一定要做实事,老百姓看得到,这样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对于自己在兰溪村的扶贫成果,何书记总结说:“我在这里工作开展很顺畅,得心应手,驻村扶贫工作很有意义。2018年底实现了兰溪村整村脱贫,村里前后对比变化很大,村民普遍是这种感觉,工作也打开局面了,产业就业思路也拓宽了,沿着这个思路走,后期丰富村里的造血产业,兰溪村会越来越好。”

       不过,离家太远,无法照顾到家人,是何书记感到愧疚的,他告诉记者,刚来兰溪村时,他的孩子才一岁,由于长期离家工作,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父亲角色有些缺位。

     “兰溪村的扶贫成效显著,村民有目共睹。现在是新村新貌,村民也有了赖以生存的产业,收入不发愁了,日子过得轻松了。”老支书黄瑞扬笑着夸道:“何书记在这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没有何书记挂点,就没有现在的兰溪,他是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有成绩。”

       而对于自己的扶贫成果,何书记告诉记者,他从心里感到很欣慰,总算不负当初的心志,同时他直爽地提到,自己其实有时很想家,驻村四年多了,“从情感上来说,我还是希望回去的。”不过,他说“愿意听从听党组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