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第一书记风采】言传身教聚人心 --记且末县阿羌镇喀特勒什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艾尔肯·莫敏

2019-05-08 17:26:41 来源:网络 作者:

      今年2月,且末县阿羌镇喀特勒什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艾尔肯·莫敏(左一)为结对亲戚送党报。 通讯员 赵戈 摄

    “乔丽潘罕,你的普通话还要多下些功夫,遇到不会的地方要多向身边的朋友请教,学好了普通话,对你开商店有好处。”126日,在且末县阿羌镇喀特勒什村农民夜校上,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艾尔肯·莫敏直言不讳地指出村民乔丽潘罕·亚森存在的问题。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村里的一员了……”201721日,且末县委宣传部驻阿羌镇喀特勒什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艾尔肯在与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的见面会上讲的第一句话,他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份期许。

    “工作队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发挥好传帮带作用,而最好的传帮带就是言传身教。带着这份期许,艾尔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抓基层党建、抓脱贫攻坚、抓群众工作的秘笈让喀特勒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抓基层党建,做群众的引路人

      刚驻村时,村两委班子的干部能力素质和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处理工作的方法也比较简单,致使村党支部的凝聚力也不强。

    “只有抓好基层党建,才能做群众的引路人。艾尔肯针对部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部分村干部办事能力不强、村党支部书记往往一人唱独角戏的现状,从抓班子强队伍入手,抓实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给每位村干部明确分工,压实责任。

      着眼于会应该怎么开、活动应该如何组织、群众工作怎么做……艾尔肯组织制定了驻村干部与村组干部“1+N”培养帮带计划。只要遇到不会的,艾尔肯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村干部讲解,向村干部示范,手把手教工作方法,面对面传授工作经验。

    “我们村是牧民搬迁村,长期受山上生活环境的影响,村民和村干部的普通话普遍差。村党支部副书记艾则孜·艾买提看到这种现状,很是头疼。

      为了营造村干部、党员、村民学普通话的氛围,艾尔肯利用农民夜校强化普通话学习,每天工作会议坚持用普通话交流。针对说普通话较差的村干部和村民,艾尔肯提出结对子促学习的方法。只有大家普通话水平提高了,才能更深更透了解国家方针政策,才能密切联系群众。艾尔肯说。

      渐渐地,村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干部和党员想事干事的自觉性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了,凡事都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尤其是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了全体村民的共识。

      截至2018年,全村共有20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0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3人,发展党员2人。

抓脱贫攻坚,做群众的带头人

      如何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这成了工作队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早日脱贫,艾尔肯在入户走访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党员座谈会、村民恳谈会,集思广益,梳理了71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并为每户贫困户制定了帮扶措施。

      艾尔肯是且末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充分利用宣传部门优势,把抓好思想教育及学习培训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开设劳动技能培训班及各类学习培训班,利用大会小会进行宣传引导。通过连地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和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让村民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而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去年我从牧区搬到萨尔瓦墩后,家里的生活过得很困难,工作队先是让我到村里做饭,每个月给发2000元的工资,后来又帮我开了一个商店。现在我每个月的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感谢工作队让我们一家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乔丽潘罕笑着说。

      工作队以多种形式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脱贫知识、典型事例的宣传,帮助村民找准穷根,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教育引导村民正确认识国家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讲政策、举实例、宣传典型,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转变群众等靠要思想,形成人人积极参与脱贫的局面。

      此外,为了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工作队在牧区为牧民搭建了20座蒙古包,引导牧民积极发展牧家乐。同时,结合县境内高速公路建设,引导村民成立了农副产品运输合作社及畜牧养殖合作社,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在春耕和秋收时节,工作队积极联系周边乡镇场村,拾棉花、摘红枣、割芦苇、种梭梭,为村民搭建一个又一个务工平台,引导和组织70多名村民外出务工,每人平均增收6000元以上,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外出务工当成一种解决生活负担、提升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项项扶贫措施、一件件惠民实事、一个个暖心行动,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工作队用心搭建致富桥,引领喀特勒什村群众增收致富走上幸福路。截至目前,喀特勒什村71户贫困户已有70户实现脱贫,2018年底将完成最后1户的脱贫任务。

抓群众工作,做群众的知心人

       真正的富足不仅是物质的丰裕,还要有精神的满足。针对牧民搬迁以前大都生活在距县城140公里远的山上,思想封闭、保守,容易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问题,艾尔肯从入户走访谈心入手,将结亲交友贯穿教育群众全过程,采取勤走访、相互学、真帮扶的方式,通过实实在在的群众教育工作,引导群众树立了正信,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党的恩情。

       除了入户宣讲外,他还发挥育人优势,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农村发展、对冲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正能量,常态化开展大宣讲,着力宣传法律法规,去极端化专题教育、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等,引导群众擦亮眼睛,认清三股势力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和危害,讲清维护社会稳定与享受美好生活的关系。在农牧民群众中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亮思想灯塔,引领群众冲破思想迷雾、廓清模糊认识,还群众一片晴朗、清新的天空。

       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艾尔肯牵头成立村文艺体育活动队,常态化举办文体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凝心聚力。村民的生活充实了,精神面貌改变了,使五个认同由认识化为行动,汇聚起强大正能量,促使全村形成了自觉清除宗教极端思想,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喀特勒什村如今越来越和谐稳定,社会风气发生了质的变化。长发飘起来了,穿着打扮靓起来了,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善良淳朴的美德再现了。

       此外,艾尔肯还成立了喀特勒什村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多种志愿服务,在喀特勒什村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乔丽潘罕就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时为了参加活动停止营业。我开商店,工作队和村民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现在我的商店生意很好,所以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一定要积极地给予帮助。乔丽潘罕说。

     “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生产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越过越幸福,这一切都得益于工作队。村民巴拉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