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好时光 果农修剪忙——山西大宁县太古镇仪里村采访见闻

2022-03-10 10:13:07 来源:原创 作者:侯耀强 责编:李鹏云

        政通纪实新闻网讯(侯耀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下正是春季修剪果树的大好时节, 沐浴着春日暖阳,我们走进地处黄河岸畔的山西大宁县太古镇仪里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勤劳朴实的农民在春剪果树,男的用剪刀一丝不苟修剪树枝,女的搭梯子上树及时给剪锯口涂抹封剪油,到处呈现一派繁忙紧张的劳动场面。

     “我们一年四季都不闲着,特别是春天,要对果树进行春灌、施肥、修剪、所以会更忙。虽然一天下来挺累的,但收入逐年增长,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正在果园里收拾树枝的仪里村果农王保辰高兴地说。
       仪里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也是大宁县委宣传部的帮扶村委,共辖4个自然村, 218户699人。多年前,这里由于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产业薄弱、劳作方式落后等原因,百姓们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八瓣地辛苦耕作,种植的玉米、棉花、高粱等粮食作物纯粹就是为了吃饭,只要吃饱饭就能下地干活,入不敷出,经济十分贫困。
       “种一亩地的玉米最多能收入1000元,遇到天旱年景连同化肥种子全赔进去了,我当会计的第一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有600元左右,那时候的日子真不好过。”仪里村老会计白立新说。
       2015年县委宣传部帮扶仪里村以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在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遵循规律,抓住特点、把脉特色,找准产业治“穷根”,精准帮扶拓富路。
       他们根据仪里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苹果+花椒,双主导、双千亩”的产业发展思路,率先把移民工程和“猪——沼——果”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新果园的模式结合起来,将有果园的移民搬迁户房子建在果园里面,院子里修建“三位一体”沼气池、猪圈和厕所设施,人畜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以取代炉子做饭,节约了能源,同时,沼渣沼液是果园需要的有机肥料,既能提高苹果产量,又能增加效益。
       为了解决果农的管理技术问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县果树中心技术员常年下乡指导传授技术,并通过在外地参观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使果农人人成为苹果管理的行家里手。
       他们还在2018年至2019年先后组织举办了两届仪里村苹果展销暨物资交流大会,打响了苹果品牌,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协调县农发办为仪里村平田整地1000余亩,支持村民栽植花椒800亩,实现了苹果、花椒同步发展的目标。
       “我们村的苹果产量高、品质高,花椒颗粒饱满,颜色鲜红,又有帮扶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牵线搭桥往出卖,价格稳定,销路不愁,我有13亩果树,最多一年收入9万元。”仪里村苹果种植大户燕彦平说起自家的苹果如数家珍。
       经过多年努力,仪里村苹果、花椒种植面积2000余亩, “明年我们计划全部换成“宁脆”新品种,并在以前栽植优质品种“大红袍”花椒800亩的基础上新栽200亩,逐步实现坡地花椒全覆盖。”仪里村党支部书记贺三红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仪里村2021年苹果、花椒总收入160余万元,人均收入15000元左右。公路两旁苹果园里的一株株枝繁叶茂的苹果树和山坡陡洼上香味浓郁的花椒树不仅成为仪里村果农的“摇钱树”,更成为了他们奔向小康生活的“幸福树”
       如今,仪里村民靠发展苹果、花椒早已告别了绝对贫困,老百姓的思想活了、心劲高了、腰包鼓了、生活好了。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蓬勃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殷期待,收获美好灿烂的明天。

       责编:李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