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参战 就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022-03-11 17:02:19 来源: 作者:文/侯耀强 张瑜 图/王政 责编李鹏云


 

 

 
 
   (政通纪实新闻网讯 作者:侯耀强 张瑜 摄影:王政)“在铁原阻击战中,我们连整整坚守阵地7天,不知道打退敌人多少次进攻,直到最后一天,连长牺牲了,指导员牺牲了,子弹打光了,就剩我们5个普通战士把刺刀推上膛,一个个瞪着血红眼睛,随时准备冲出战壕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一幕在电视中出现的壮烈画面,在单生荣老人哽咽着给我们讲述时,采访一度中断,在场老人的儿子儿媳也眼含热泪,给父亲递上纸巾。
      92岁的单生荣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说起话来洪亮高亢,自从1951年2月跨过鸭绿江,他和战友们一起抱着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就开始了那段残酷又光荣的时光:“既然志愿入朝参加战斗,谁也没想着活着回来。”他后来不知道多少次在梦里能见到那些永远留在朝鲜的战友,尤其是在铁原阻击战的7个昼夜里,从天到地全是火海,滚滚硝烟中,战友们的一脸灰尘,模糊不清,但他们的名字老人一个个记在心里。
 
“五个人坚持到子弹打光,用石块击退来犯之敌”
      铁原位于朝鲜中北部,是抗美援朝战役中运转物资的重要枢纽,志愿军大部队集结和休整都在此处。一旦被攻陷,我军部队必定会面临被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围歼之厄运。为此,在第五次战役中,我军及时发动了浴血奋战14天的铁原阻击战,这是志愿军经历过的最为惊险的一次战斗。
      单生荣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189师567团2营6连在开原阻击战中奉命坚守一处阵地,到达指定的山头后,一天、两天、三天、战士们都是在构筑堑壕和掩体,做好防御准备,一直接不到上级的作战命令,他们心里都十分着急。直到第七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敌军趁着夜色,密密麻麻地从对面山坡上冲下来,翻过深沟来偷袭他们的阵地,大家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等敌人走近后,连长一声令下,大家奋勇抗击,用机枪、步枪、手榴弹狠狠地将敌军的第一次进攻打退了。但是大批敌军又在炮火掩护下继续蜂拥而上,单生荣和60多名战士二次顽强抵抗,在血火硝烟中用轻机枪、冲锋枪轮番向敌群扫射并投弹,打得敌人成片倒下,然而敌军攻势不减,踏尸冲击,近乎疯狂,潮水般向上冲,一波被击退,一波又上来,战士们眼看着子弹和手榴弹不多了,就拿起石块猛砸敌军,人人都表现出了舍生忘死的精神。
      在整整一个上午的战斗中,他们打光了子弹,扔光了手榴弹,连长和指战员先后壮烈牺牲,后来只剩下5个人,阵地上的堑壕和掩体几乎全被摧毁,情况非常危急。“到了那一步,我们5个人心里反而更不害怕了,都把刺刀推上去,紧握拳头,齐声高呼“祖国万岁”“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随时准备冲出阵地与敌人拼刺刀,这时,上级命令后撤,由大部队接管阵地,要不,我这把老骨头就埋在朝鲜了。”单生荣老人风趣的说。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士们的血没有白流,我国志愿军在铁原这一战中,充分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力量和不怕牺牲的勇气,也正是这一场战斗,志愿军力挽狂澜,让敌军放弃继续侵略的想法,直接促成了后期两方停战谈判的开启。
                         “军用水壶被炸弹击中,救了我一命”
 
      在单生荣老人的记忆中,一只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上凹陷的弹孔,铭刻着一段浸透血色的往事,成为他的救命“神器”
     1951年1月3日,志愿军开始第三次反攻追击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逃命,特令英军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及英皇家重坦克营,在议政府地区一带担任掩护。
     189师567团2营6连接到上级命令,尽快赶到议政府区域的一处山头上执行作战任务,消灭掩护“联合国军”出逃的英军,切断后路。
英军第29旅是一只精锐之师,并装备有最先进的重型坦克。单生荣所在连队的153名志愿军组成先头追击分队,一路昼夜急行军,赶赴指定地点埋伏。当天下午,他们在山沟里的公路上发现徐徐向南撤退的英皇家重坦克营,并随之投掷了两颗反坦克手雷,开始与英军展开激战。当时6连没有反坦克炮,只有反坦克手雷、炸药包、爆破筒和手榴弹,所以要炸毁英国最先进的重型坦克还是很费劲。不过这点困难是难不住智勇双全的6连战士,他们直接用相对简陋的反坦克手雷、爆破筒和手榴弹投向敌军坦克营,经过3个多小时交战,他们配合志愿军全歼英第29旅来复枪团第1营及皇家重坦克营,打击了英军的嚣张气焰。
       在战斗过程中,6连的153名兵中就牺牲了70多名,其中有两位排长先后倒下,然而,在转移撤退过程中,联合国军的飞机还不时飞过来投掷炸弹,疯狂报复。连长命令大家匍匐在地上,不能轻举妄动,有一位战士不服从命令,慢慢地爬上一个石圪愣,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一条腿就被炸断后飞出几米远。另一枚炸弹猝不及防在单生荣身旁爆炸,他立即用双手护住头部,只听见身后一阵咚咚乱响,敌机飞走后,他抖落身上的尘土和石子,发现水壶上留下一个黑黑的弹孔。
    “返回驻地时,战友们围过来看我的水壶,都说如果不是它挡着,我的身体就被炸弹打穿了。”单生荣回忆道: “那位右腿被炸飞的战士后来被担架队抬走了,是死是活不得而知,但在战场上军人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丝毫马虎不得。”
      议政府一战共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27辆、汽车3辆,缴获坦克4辆、装甲车3辆、汽车18辆、榴弹炮2门,毙伤俘虏敌400余人,皇家重坦克营少校柯尼斯被俘。要知道100年前,英军700人的队伍,可以在中国大地横着走,而单生荣他们用实力告诉对方,时代已经彻底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团结起来,前赴后继,把不可一世的英军打成“落水狗”,屁滚尿流滚出了邻国地界。
                        “带病坚守坑道20多天,几乎命悬一线”
    在第五次战役之后,单生荣和幸存的其他四名战士被改编到63军189师567团通讯连,赶赴开城前线,担负保卫开城的光荣任务。
开城在朝鲜中部三八线以南,交通比较便利,有贯穿朝鲜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南可直通汉城,北可直达平壤,西临大海,东可去元山,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
      单生荣他们连队在开城保卫战中的主要任务是实地进行军事训练,改造阵地,构筑工事,达到坚固防御的目的。部队在开城前线自力更生, 就地取材,开凿山洞,建起了山山相连、洞洞相通的"地下长城"。在山洞里储存了大量的水、粮和弹药,使得部队能常年生活在山洞中。
     “不知道是啥原因,自从进入开城前线后,我得了慢性痢疾病,一周内不停地拉肚子,20多天不能吃饭,只能喝点凉水,浑身乏力动弹不得,战友们都心疼地把热水端过来让我喝,连长气呼呼地说,你就这样不吃不喝就成了朝鲜的鬼了,回不了祖国了,我也觉得自己不行了,连遗属都写下交给连长,嘱咐让带回祖国交给我的亲人。”单生荣动情地说。
       那一段时间,敌人动用了大量飞机火炮向志愿军阵地倾泻数万吨炮弹,呛人的烟尘在空中弥漫,携着火光的弹头肆无忌惮地穿梭飞射,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有一次,战士们打仗回来,正在防空洞内吃饭,病中的单生荣突然内急要解大手,防空洞外,敌军的炮弹不停地狂轰烂炸,十分危险,连长命令他就在洞内解决,不能出去!他觉得不妥,就一个人慢慢往洞口爬,连长无奈只得安排一名战士一起爬出去照顾他,遇到危险及时往回拉人。谁知,单生荣刚刚找了一处隐蔽地方脱下裤子,就听见空中炮弹呼啸而来,他立即就地一滚爬回洞内,连长在洞内大声喊到:“生荣,打到了没有?打到了没有?”他一摸身上没有伤,就回答说,没打到,连长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以后再跑出去,就地正法。后来得知,那一发炮弹就落到了他蹲的那个小坑里,周围全被炸成了大大小小的弹坑,幸亏他反应迅速躲过一劫,捡回一条性命。
      战场上危机四伏,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单生荣用手比划着,指着天空:“联合国军的飞机是天天来,时时来。我们只能隐蔽在防空洞里,或者是在大树底下待着,在一次行军途中,听到飞机过来的声音,我赶紧躲在一个土坑里,把军大衣盖在头上,有一名战士躲在前面的一个小土窑洞里面,但是,一枚炸弹不偏不倚正好打进土窑里面,那个战士当场光荣牺牲了。” 单生荣轻轻地为他盖上了自己的大衣,就这样将朝夕相处地战友葬在了异国他乡。
     “炮弹不留情啊!我有时候半夜醒来,还能记起那个战友牺牲前的样子”老人眼含泪水,声音嘶哑: “为了胜利,牺牲的志愿军们都是好样的,最后都是微笑着走的……”
     战场上的艰难困苦,常人无法想象,战争的洗礼,锻造单生荣和战友们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按照“必须寸土必争,反复争夺,不许随便放弃寸土”的命令,他们和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赴汤蹈火,以弱胜强,在开城保卫战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进一步稳定了开城地区的防御,保卫了开城地区的安全,有力地配合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进行,为最终达成军事分界线协议产生了重要影响。
      70多年弹指一挥间。当年并肩作战的许多战友,长眠于异国他乡的山峦丛林之中,烽火连天的战争给单生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但他却说,参加抗美援朝是他一辈子最骄傲的经历,他一直保持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作风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他于1953年回国,1962年12月复原回乡后,在大宁南关农业社参加生产劳动,后来又担任城关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三年,在农村基层工作期间,单生荣时刻不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的身份,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带领村民们战天斗地,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集体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记录了单生荣经历的一场场战役。“身处和平年代,你们一定要好好铭记历史更加珍惜当下,说实话,要不是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啊!。”老人的谆谆教诲久久地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责编  李鹏云